本报讯(记者 史景花 通讯员 田鑫 白宸瑞)截至7月5日,油田公司首座减氧注气站实现平稳运行50天,累计注气360多万立方米。这其中,针对西部油藏特性,为其“量身定制”的减氧空气驱油系统(以下简称注减氧系统)发挥了有利作用。
注气驱油是一种可大幅提升油藏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在国内多个油田均有大面积实施。但由于油田西部区域地层能量过于不足,普通开发方式无法满足需要。围绕这一难题,工程建设公司华北分公司以注减氧空气辅助重力驱技术为攻关方向,研发了更契合生产实际的注减氧系统。
经多方调研论证,这套系统于今年5月下旬成功实施,主要是通过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将注入气的氧含量控制在5%以下,使地层压力得到持续、有效地补充,从而提高油井采收率。
在注减氧系统研发过程中,工建华北分公司还结合华北油田西部区域开采项目特点、安全环保和生产需要,依托注减氧系统开发采用、提供自动流量匹配、油气混合体爆炸极限值测算等新工艺新服务,使稳产增收更有保障。
针对项目注气规模大、注入压力高的特点,研发人员深入优化工艺及设备选型,采用流程更加精简的模块化设计,使注气站区运行期间重要的流程节点、数据得到全面、实时反馈。其中,首次采用的自动流量匹配工艺更是实现了单井流量的有效控制,使注减氧设备达到了“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自控水平,为地质动态分析提供了支撑。
为保障高压注气过程中注气安全,研发人员又研制出一套能测试可燃气体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爆炸极限的实验装置,测算出油气混合气体的爆炸临界值和临界氧含量,便于员工将注入气氧含量有效控制在风险范围内,进一步提升空气驱油的安全性、可靠性。目前,这套装置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地面管线及井下套管的氧化腐蚀是引发油井开采安全事故的重要隐患。为减缓管线腐蚀,研发人员通过计算机对缓蚀剂分子的稳定性与活性进行演算预测,合成出一款既符合缓蚀要求,又提升缓蚀效率的复配型耐氧缓蚀剂,为延长系统运行寿命、提高项目安全性增加了一道“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