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晓萌 通讯员 周安平)3月28日,采油五厂输油作业区榆一站外接管道天然气顺利投运,至此,该厂3个作业区范围内5座LNG供气点全部实现外接管道天然气替代。自2021年冬季以来,该厂管道天然气累计供应82.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外购液化天然气16.8万立方米,节约燃气成本160.88万元。
做强顶层设计,把好“方向盘”。入冬前,该厂细致分析天然气供给需求,超前部署天然气保供措施,科学制订冬季燃气保供劳动竞赛方案,成立竞赛领导小组,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保障生产”为工作主线,细化并分解责任和目标,制定考核细则,明确责任到人,以厂每日调度晨会为抓手督导进度,确保每块“责任田”精耕细作。该厂机关部门和作业区在优化生产工艺和参数的基础上,做到自产天然气应收尽收、高效利用,最大限度自给自足;工程技术研究所摸清各油井自产气量变化原因,一井一策,确保重点产气井高效运行;加快外接管道天然气、LNG保供协调,实现多渠道保供,保障冬季生产平稳运行;探索热力转换新技术,计划5年内解除对天然气的依赖,实现环保效益双赢。
精细运行管理,细耕“责任田”。该厂分析生产井站、长输管道等六大系统历史运行数据,优化工艺、运行参数,多举措节气保供。通过控制加热炉温度,平均降低循环水温3.5摄氏度;深入分析单井原油物性特征,调整80口井为冬季冷输;针对不同产气井特点合理控制井站气压,加强井站间用气协调,加强自产伴生气收集,及时维护317口井定压放气阀;在车城油田、赵州桥油田,对产气量大的油井采取带压加药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自产气井能力;根据夜间宿舍入住率调整采暖温度,在保障生活供暖的情况下节约加热炉燃气消耗;优化荆一站原干线伴热集油工艺,37口井改为环状掺水集油、单管集油工艺投产,增加老井恢复开井11口,同时降低集油能耗。通过严格落实以上措施,该厂自产气与去年同比增加3.4万立方米,减少外购天然气16.8万立方米,节约成本68.88万元。
提升保供能力,牵住“牛鼻子”。为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疫情管控、LNG气源供应不及时等不利因素能力,该厂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分别与赵县、高邑、深州3个县市的4家地方燃气公司洽谈外接管道天然气业务,实地踏勘可行性,争取供给平衡,协调办理市场准入资质,科学谈判,争取权利最大化,最终完成供气合同签订和管道施工,确保天然气连续供应。目前,该厂累计外购管道天然气82.7万立方米,同比LNG用气节约费用92万元。此外,通过合理利用地方电网峰谷平电价,调整加热炉、发电机、注水泵和间开井时间差,最大限度结余自产气量,用于发电。竞赛期间,赵州桥、辛集作业区5台发电机组累计发电193.5万千瓦时,节约电费135.45万元。
建立长效机制,开启“持续跑”。该厂应收尽收新建产能井伴生气,提前开展束页1井、晋93-66井伴生气利用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强自产伴生气的收集综合利用,预计每天增加伴生气回收2000立方米;加快荆深线油气混输工程论证,将车城、荆丘油田丰富的自产伴生气混输至深大站,替代管道气,预计年减少外购燃气125万立方米;做好夏季赵76站空气源热泵、榆一站水源热泵供热运行,利用夏季高温、夜间谷期电价优势,进一步降低燃气消耗,预计年可节约燃气6万立方米;加快光伏发电场地筛选和方案论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实现低碳生产和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