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油报社  
上一期    下一期

有玉簪花的秋天

   期次:第8320期   作者:□珍玉

玉簪开花了,开满了一整条街的路篱,细长的花茎从宽大密实的叶片中抽出来,顶端的玉簪花或已绽放或含苞欲放,远远望去,似千帆待发于碧波之中,又如一群江南的白衫女子撑了油纸伞翩然于碧色的湖面,凌波微步。

流光容易把人抛,更何况落红无数。花开一季,总是太匆匆,可玉簪的花期格外长,从八月初始一直开到九月,依然不曾衰败,即使几场秋雨过后,也未见地面有几处落花的痕迹。我想,这大概是缘于玉簪花格外长情,对这个世界有着无限眷恋。

玉簪花因酷似女子的玉簪头饰而得名,其叶碧绿莹润,清秀挺拔,花色如白玉且幽香四溢。从前我居住的小区里曾零星栽种过玉簪花,我也不曾太过留意。直到今年四、五月时,我家楼下南侧行道内的桧柏树下种了一排玉簪,经过一个夏天的蓬勃生长,不经意间竟长得如此旺盛动人。

玉簪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好寓意,超凡脱俗的天然美感,很适合送给心爱的女子,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诗词书画题咏的对象。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有诗《玉簪》写道:“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这首诗讲述了一个美好的传说,传说西王母宴请群仙,众仙女欢饮玉液琼浆,个个飘然入醉、云发散乱,头上的玉簪遗落凡尘,化为了人间的玉簪花。

王安石也曾作诗赞美玉簪花: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

元代的刘敏中有词《菩萨蛮》,其中描写的月下玉簪更是别有一番风韵:

“遥看疑是梅花雪,近前不似梨花月。秋入一簪凉,满庭风露香。举杯香露洗,月在杯心里。醉眼月徘徊,玉鸾花上飞。”廊前赏月,亭下看花,不是梅花落雪,也非月下梨花。秋凉新至,白玉生香,满庭的玉簪,微风过处摇曳多姿如玉鸾飞舞,杯中香映月,酒还未饮人已醉了。

贾平凹说:

“从身边的风景中发现生命的新意。身处人海之中,心想山林之美。用心感受,相信在热闹的城市中,也能过上独属于自己的诗意生活。”每日推窗览景或自花丛旁走过,古时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仿佛穿越千年幻化于我的眼前,让我在玉簪花开放的日子里,于平凡而忙碌的时光里多了一些赏心悦目的安宁与美好。

也许,我们需要一些热爱来填补因忙碌所造成的内心虚空,而唯有与自然连接的热爱才是最真实、最丰富的。大自然以其无限宽容与博厚奉献着美食美景,给予人类身体与精神的供养,并以平等平和之心接纳着我们的平凡与平庸,让我们能于俗世的日常生活里遇见光芒万丈的喜悦。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热爱自然的天性使他无法忍受世俗的羁绊,于是辞官挂靴、归隐山林。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田园生活也为后人所推崇和向往,让今日的我们得以于诗词中领略豁达风流、与世无争又傲然平和的魏晋风骨。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一个人认识到大自然的广阔无边,领略过宇宙的浩瀚无穷,便能在俗世里生出敬畏之心,于四季寒暑、风云变幻中感受生命的阴晴雨雪,进而发自内心地欣赏一切美好的人间风物。正如台湾学者蒋勋先生在谈论生活美学时所说,“美”不再虚无缥缈,不再只是学者专家口中的一些理论,希望“美”能够踏踏实实在我们的生活里体现出来。

我的家临街而立,是老小区里的老房子,楼高五层。隔了一条街,南面是热闹的阳光市场,北面是休闲花园。晚上,我若在南屋睡,早上醒来便听见早市的喧闹,大饼火烧炸油条,活虾海蟹新鲜价,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满是生活的热闹气息;我若在北屋醒来,便是满窗鸟啼树影,早上的鸟叫声格外欢畅,或许是为了唤醒沉睡的人们。等到人声热闹起来后,鸟鸣反倒安静下来。在我看来,老有老的美,新有新的俏,闹市里的活色生香,岁月里的风花雪月,一切皆是美……最爱人间烟火色,最喜世人平常心。夜空澄澈,月明星稀。推窗而立,我看见楼下的玉簪花如九月的星辰洒落人间,闪闪发光。于是,一个人悄然下楼,清风徐来,花香怡人,在这个开满玉簪花的秋天里,我突然发现月光之中站着一个全新的自己。

半生归来,一身明月光,满腹欢喜心。

华北石油报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