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站里评选岗位之星, 咱们班组刘亚星、 曾利民、 乔强都榜上有名, 占了一半名额呢! ”11月8日, 在采油四厂永清作业区泉一站公开栏前, 泉36班的班组员工兴致勃勃地讨论着。
泉36班是这个作业区最偏远、 管理区域最大的班组, 由9名男员工组成, 管理着泉42断块近80%的油井。这个断块是该作业区原油上产的主力断块, 自投入开发以来, 班组员工把这里的每口井都当成宝贝疙瘩。
“岗位之星” 的评选一个班组一般只有一个名额, 为啥这个班组出了仨?不是因为领导们偏心眼儿, 而是这个班组的管理有 “秘籍” 。
彩色 “秘籍” 人人传
要问管理有啥 “秘籍” ?毋庸置疑, 最重要的就是岗位技能、 专业知识过硬。今年初, 有着35年工作经验的泉36班班长石树刚, 在班组里摆起了技术比拼擂台——要求每名员工填写 《工作日记》 , 记录下员工每天在工作中出现的小错误, 每月底进行考核。翻开 《工作日记》 , 每名员工的每日工作内容、 风险评估、 工作总结、 个人心得详细展现。员工日常工作中, 出现的小错误用红色笔填写、 日常工作用黑色、 风险评估用黄色、 心得体会用绿色。每日班组早会, 大家都互相传阅, 吸取经验、 指正错误, 各种内容一目了然。
4月18日, 岗位员工钱旭红在巡井时没有及时将泉42平1井的盘根盒紧固, 被站级检查时扣了3分, 并记录在了他个人的 《工作日记》 中, 除了几十元的罚款外, 作为一名老员工还犯这种低级错误, 他脸上实在挂不住, 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这几个月, 钱旭红没少在背地里下功夫, 经常看见他缠着站里的技师和技术员们问问题, 一连几个月他的 《工作日记》 都没出现红字。
《工作日记》 帮助班组员工梳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今年的厂级技术比赛中, 90后员工刘亚星作为种子选手参加选拔,80后员工乔强第三次被评为厂 “先进生产工作者” 。
安全 “秘籍” 人人享
泉36班组距离北京天安门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 管理的68口油、 气、 水井分散在村户之间,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 这里的安全环保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 石树刚提出 “三道餐” 安全工作法。第一道餐, 班组安全经验分享, 每天每名员工轮流分享周围或新闻中看到的一些事故案例, 以引起大家的重视。第二道餐, 针对现场问题, 随时进行安全隐患辨识和分析, 石树刚要求班组所有员工每开展一项生产工作前必须进行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 哪怕只是抽油机更换盘根这种重复数次的工作。第三道餐, 每周对重点井组、 重点要害部位、危险点源巡查并总结, 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保障抽油机顺畅运转。
面对井多人少的实际, 石树刚还提出定人定井定设备的 “三定” 工作法, 设备、 井场划分到人, 统一井场规范, 做到每个井口有人擦、 每处杂草有人锄、每个故障有人排除。在泉36班组成立的4年时间里, 大家共同努力, 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亲情 “秘籍” 人人牵
班组是个 “家” , 建设靠大家。工作和生活中,“家人们” 有啥事儿都互相牵挂。因员工年龄跨度较大, 年过五十的石树刚在班组里, 既当老大哥又当叔叔辈儿。亲情文化让班组员工认为, 给自己“家” 干活, 累也快乐!
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 石树刚组建了 “班组微信工作室” , 大家遇到家庭困难、 孩子考学、 工作困扰等问题时, 班组员工在这里互相关心、 倾听交流; 遇到技术难题, 大家纷纷在群里献计献策帮助解决, 班组员工齐心协力奋战几天几夜共同攻坚克难; 加班备感疲惫时, 大家相视一笑, 拍拍肩膀,眼神里满是鼓励; 班组成员之间争先恐后比学赶超, 共同进步。
在这个家里, 员工走到哪里, 都牵挂着抽油机生产情况。6月20日, 班组员工乔强休年假送孩子去衡水参加考试, 连续7天都给班长打汇报电话,并关心井上活儿多不多, 大家是否忙得过来, 还不忘提醒天气预报有雨, 大家干活儿时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