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子里, 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南瓜。大南瓜里, 住着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雨前的天气特别闷热, 于是, 我拿起一本童话书, 坐在客厅沙发上给几个孩子讲故事。
“南瓜长什么样呀? ” 孩子问。“南瓜特别漂亮, 圆圆的像个足球, 金黄金黄的大肚皮, 后面的瓜藤像个小尾巴,南瓜城堡还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 夏天不太热, 冬天不太冷。 ” 我接着读道。
母亲把一盘刚做好的南瓜饼放在桌上。孩子们一边吃着甜软的南瓜饼, 一边好奇地追问着南瓜的故事, 屋子里充溢着香甜的气息, 使我想起幼年的事情来。
那时候, 每家的后院都会自己长出几个南瓜。一眼望去, 在郁郁葱葱的南瓜叶间若隐若现地躺着许多金黄色的南瓜, 似乎在和我们捉迷藏。母亲总是变着花样做南瓜吃食, 南瓜粥、 南瓜饼, 还可以煮南瓜汤, 那南瓜的味道也是甜甜的, 面面的。母亲也总是把收获的南瓜, 贮藏起来留着冬天吃。
说到南瓜的吃食, 最有名的也就是红米饭南瓜汤, 当年的歌谣一直传唱至今:“红米饭, 南瓜汤, 秋茄子, 味好香, 餐餐吃的精打光。干稻草, 软又黄, 金丝被儿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
但用红米煮的饭, 却是一粒一粒的, 看着挺结实, 吃在嘴里硬硬的, 很难吞咽, 腮帮子都嚼疼了, 喝一口南瓜汤才能把那口饭吃下去。当然, 我是冲着红米南瓜的营养价值去的, 偶尔吃上一次解解馋。而90年前的红军,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 只能把竹筒里的红米饭倒在粗糙的土碗里解决温饱问题。但漫山遍野传唱的歌谣, 远远超出了歌唱的意蕴范畴, 精神食粮的追求却是无往不胜的。
正是由于红军的这种 “红米饭、 南瓜汤” 井冈山精神, 中国革命才以星火燎原之势, 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现在的孩子都是锦衣玉食惯了, 体会不到当年红军的艰苦和深刻的内涵。我想, 应该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当年的革命传统, 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感受那一段辉煌的红色历史。
我合上书, 给孩子们讲起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 “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 为革命日理万机, 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 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 心里很着急, 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 自己动手, 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 他破开竹子, 熟练地削、 刮、 锯, 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就在上面刻了 ‘朱德记’ 3个大字。第二天, 三星未落, 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 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 感到十分惊奇, 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那段红色历史。如今, 硝烟散去,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牢记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 血泪洗礼。因为, 如果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 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貌不扬的南瓜只是静静地躺在墙院角落, 丝毫不张扬, 但它却是让人爱不释手的聚宝盆, 对保证身体健康益处多多, 朴实而真诚。这就是南瓜人生:
“宽叶有心遮野草, 长藤无意绕天荒。金花怒放蜂蝶嘴, 整身储备做余粮。小席大宴煎香饼, 忆苦思甜煮淡汤。信手拈来无意句, 天生韵味入千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