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 时令节气是惊蛰, 但是黄土高原却丝毫没有遵循这个节气, 晚上格外冷。凌晨1点, 华北物探处采油服务员工刘同月照常出来巡检, 抬头看着被大风刮得寂静的星空, 吹着深夜冰凉的风, 感觉有冰碴子从脸颊划过。上下摆动的抽油机在探照灯的照射中投下一明一暗的光影, 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狗叫声。他把身上的衣服拉了拉, 朝手心呼了一口气, 把帽子戴好, 拿着手电, 走向日常维护的井场。
油二联中心站成立后, 井站点持续推行无人值守, 但由于池300井场内有6口油井、 2口注水井还要日常单量等原因暂缓实行无人值守, 但迟早也会实现。老刘在这个站点已经看守了3年, 井场里的每口抽油机、 每颗螺丝、每寸土地, 都洒下了他的汗水。
老刘说, 这里对他来说像一座钟表, 总是在提醒着他: 家乡已经绿油油时, 这里的春天才来到, 生产要开始提速了; 一场夏雨, 火烧云后的夕阳告诉他, 全力生产时也要注意防暑防汛; 当站外的树叶与土地一个颜色, 他便知道这一年又过去了, 冬防保温要开始了, 生产任务也到了冲刺阶段; 等到第一场雪后, 抽油机银装素裹, 也提醒着他冬季防冻堵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老刘总是把这座井场当家一样地收拾, 那么多的油井、 水井, 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 一条条防水坝、 防雨堤横平竖直, 谁到井场都夸。老刘说, 他最怕狂风暴雨, 最怕漫天飞雪的时候, 管线压力突然升高或下降。只要天气稍有好转, 他便赶忙扛着锹出去巡线, 忙完回来, 工作到凌晨, 和衣倒头就睡,其中的累与乏不得而知。
老刘只是别人眼中的 “那个谁” , 却是家人心中的 “全世界” 。没有华丽的外表、 没有动听的语言, 职业的特殊性注定聚少离多。老刘承载着对父母太多的亏欠和对妻儿的太多缺席, 作为家中的顶梁柱, 为了这份责任, 在日夜努力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