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又日落, 深处再深处。一张小方桌, 有一荤一素。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 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 我特别喜欢听这首歌, 确切地说, 更喜欢歌词。细细品味, 感觉歌词里写的就是母亲和我的故事。
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在厨房忙碌。母亲常说, 她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今天该为一家人做啥可口的饭菜。虽然母亲每次做饭前都问我们想吃啥她就做啥, 可我们偏偏不配合, 总是以 “做啥就吃啥” 来作答, 搞得母亲哭笑不得。明知问也白问, 可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征求意见。
当我还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时,就有挑食的毛病, 不喝牛羊奶、 不吃米糊,除了母乳, 其他的一吃就吐。母亲那时身材苗条瘦小, 母乳不多, 我常常被饿得哇哇大叫, 母亲很是心疼。为了让我咽下一口吃食, 母亲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
一次, 在强迫我喝下小半碗米糊后, 我哭闹不停, 呛得米糊从鼻子里流出来, 那次可把母亲吓坏了。后来听说, 母亲没过多久便增重了五六斤, 我曾数次询问母亲为何突然体重增加, 却总也没问出个缘由来。我想, 母亲对我的关爱和付出是说不完的。
我上初一那年是走读。当时我很羡慕同学们之间的室友情, 可她们却羡慕我有一位会做各种美食的母亲。每当我将母亲为她们准备好的热乎乎的饭盒送到她们面前时, 扑面而来的香气久久在宿舍回荡, 甚至有好几次饭盒盖还没揭开, 我的同桌就猜出母亲做的是什么美食。当看到她们狼吞虎咽地抢吃时, 我从心底里由衷佩服母亲的手艺。那期间, 我也是在母亲的精心喂养下, 由昔日干瘪瘦弱的小不点儿长成一个胖姑娘。
后来, 我上了技校, 每周都会准时收到母亲的一封来信, 信里除了诸如关心问候一些常规的内容外, 就是母亲给我摘抄的各种食谱、 养生秘方、 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等文章。在那个信息传播还不发达的年代, 我真是佩服母亲, 也不知道她是从哪儿看到的这些东西, 每次抄写的内容都不重复。不过, 我从不仔细看, 给她回信时也总是应付着回答说看过了。
再后来, 我参加工作了。母亲的厨艺愈来愈好, 而我一年之内吃得上母亲做的饭菜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记得20多年前, 我在婆婆家生孩子那会儿, 母亲一直念叨我坐月子时她要来给我当厨师, 被我婉拒了。我将种种不便跟她细说, 并告诉她, 婆婆一定会照顾得更好, 让她放心。母亲在电话那头跟我说:“我就想给我闺女做好吃的, 跟闺女待在一起就好, 天天可以看到你, 我就很满足很幸福了。 ” 如今, 每次想起母亲的这番话, 我的眼泪都会止不住流出来。
海味山珍比不过一荤一素, 油盐酱醋是您细密的叮嘱。平常日子里, 不紧也不慢,您给我港湾, 我给您期盼。不管何时, 有时间就该回家吃一顿母亲做的热腾腾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