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叶志娟林伟) “上周六, 霸州52号加油站汽油每升优惠1.9元, 值班车加油省了近60元。 ” 9月30日,采油二厂岔北作业区材料员李晓军拿着计算器仔细地计算着。截至目前, 该作业区在提质增效方面, 仅油料一项就节约费用两万元。
面对严峻的成本压力, 该作业区以形势任务教育为载体, 在干部员工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 的思想, 贯穿在日常管理中, 提高全员节约意识, 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该作业区目前使用农用车、 皮卡等柴油车19台、 汽油车5台, 每月柴油使用在2300升、 汽油在900升以上, 是一项较大的成本支出。如何在保障生产的前提下, 做到提质增效呢?作为作业区 “管家” 的李晓军精细日常管理, 动脑筋想办法, 精打细算 “抠” 效益,认真用好手中每一分钱。
按照厂里相关规定, 作业区车辆可以在霸州52号加油站和雄安分公司雄县康利第四加油站, 相距5公里路程。李晓军从细微处着手, 密切观察两家加油站的汽、 柴油价格变化, 仔细进行比较, 发现哪家油价偏低时,就通知各队站司机去加油。有时价格相差0.3元, 最多时相差近 0.6 元, 细算一下每月可省1000多元。他还关注两家加油站的优惠活动, 如霸州52号加油站每周六有优惠活动, 就嘱咐值班司机将油箱加满。
在做好精打细算的同时,该作业区加强油料的依法合规管理, 通过GPS跟踪定期检查车辆加油时间、 地点、 公里数是否吻合, 现场查看录像核对加油数量、 金额等方法监管到位。在日常用车管理上, 作业区秉承 “能省则省” 的原则,上井能合并车就合并车, 一趟能处理的工作不跑第二趟, 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