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大冬会”有你也有我
随着圣火的熄灭,我们送走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作为赛会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我们积极参与,努力奉献,我们珍藏记忆,收获感动。开幕式精彩纷呈的表演、志愿者细致周到的服务、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身姿,无不体现大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为“大冬会”奉献的名单里,有你也有我。我校师生为“大冬会”齐努力为了积极响应“大冬会”,分享冰上项目带来的快乐,传达“大冬会”拼搏向上的精神,我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开发冬季体育课程资源。作为冬季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我校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了速度滑冰必修课。学校建成的室外滑冰场和冰球场总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不但满足了教学需要,还为广大师生冬季健身提供了场所。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每年都举办大学生冰上运动会和教工冰球赛等赛事活动,它成为冬季健身活动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校是“大冬会”圣火在大庆市传递的第一站,全校师生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为火炬传递做出自己的贡献。火炬传递前,大一的学生在图书馆门前布置现场,同学们的手冻僵了,还坚持徒手粘挂彩旗;指挥的老师们嗓子喊哑了,也没有停下喝一口热水。在圣火传递仪式正式开始时,同学们穿着“大冬会”会徽上五种颜色的羽绒服,在广场上高举国旗、“大冬会”会旗,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活力。
“冰雪使者”泪洒舞台“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在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雪使者黑龙江省选拔赛的决赛现场,来自我校电气06-2班的孙弘弈眼含泪光,轻轻地拨弄琴弦安静地低唱着,就是这首《我是一只小小鸟》打动了所有评委,使他成功晋级四强,成为“冰雪使者”。2月18日晚,孙弘弈在开幕式上和其他“冰雪使者”共同演绎了《凝聚中华》。
记者于3月5日采访了孙弘弈,谈及本届“大冬会”,他十分激动,他说很荣幸成为“冰雪使者”。当回忆起这次难忘的经历时,最记忆犹新的还是开幕式登台前的心境,那种紧张与激动是我们体会不到的,他说:“这是世界的舞台,我不能出一点差错,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也不是大庆石油学院,而是中国大学生。”
成为“冰雪使者”是幸运的,但没有成为“冰雪使者”的学生们也不甘落后。我校100余名学生在本届“大冬会”开幕式上参与了《吉祥冬冬》、《相聚冰城》、《和谐世界》、《青春未来》四个篇章以及尾声《为青春而喝彩》文艺表演工作。在长达4个月的不间断排练中,学生们有的感冒了仍带病上阵;有的很想家却没有缺过一次排练;有的排练时受了伤却依然坚持,不肯被替下。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大会交给的各项任务。志愿者的笑脸是最美的太阳我校共有26名学生担任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赛会志愿者。其中,8人作为开幕式、闭幕式及花样滑冰比赛的礼宾员,主要负责调动观众参与互动。其余18人在亚布力滑雪场负责联络性事务。志愿者工作很繁重,有幸成为志愿者的学生在经历艰苦的训练后被分派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这些学生虽然大多是从小娇生惯养的“80后”,但工作起来绝对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其中一名成为城市志愿者的女同学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她叫史晓蕾,来自我校外国语学院,东北的生活使生长在南方水乡的她逐渐爱上了这片有雪的土地。她梦想能够成为此次“大冬会”的志愿者:她废寝忘食地苦练英语发音和口语;积极了解“大冬会”各项赛事;熟读哈尔滨城市地图,了解每一条街巷的名称和英文翻译。然而先天条件的不优越导致她没能进入初试,但她从不言败,寒假没有回家,放弃跟家人一起共度佳节的机会,成为一名城市志愿者。“大冬会”期间她走遍了哈尔滨大大小小几百条街道,为中外游客指路、带路,介绍哈尔滨的风土人情……十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她虽消瘦很多,却始终微笑着。
成千上万名“大冬会”志愿者服务别人,收获快乐,实现梦想,携手明天。志愿者的笑脸是最美的太阳,志愿者的爱心与奉献是赛会圆满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