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下旬, 华北油田员工孙连会、 闻伟、 黄树等人今年已累计申报10项发明专利,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而这3位发明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全部来自采油二厂的 “靳占忠创新团队” 。
受全国劳模靳占忠创新思想影响, 采油二厂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脱颖而出, 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称号, 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服务于一线生产。仅2018年, 油田基层创新团队累计创新成果就超过200项、取得国家专利100多项。
立根破岩挑大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对油田来说也是推动基层创效的重要抓手。
优秀创新人才, 尽管可能没有高学历、 高职称, 却能够比其他人发现生产中更多的问题, 解决更多的难题, 以切合当前条件下生产工作的更多需要。每一个执着于创新的人物, 心中都有一个看似 “执迷不悟” 的念头。当兵转业当上采油二厂作业工的靳占忠, 牢记军队首长 “保持军人本色、 建功石油工业”的嘱咐, 在干好分内工作的同时, 利用业余时间学知识、 练技能, 修旧利废、 小改小革, 成为 “技改先锋” 和 “全国劳动模范” 。中专毕业的刘大华, 被分到二连油田后, 坚信 “人生要闪耀出自己的光芒” , 从而刻苦钻研、 主动创新, 成为二连创新的一面旗帜。
只要旗帜不倒, 创新就有希望。作为靳占忠徒弟的采油二厂员工黄树, 在靳占忠的引领下, 很快成为井下作业方面的行家里手, 并获得多项部级成果。在靳占忠退休后创新工作室面临是否保留的抉择时, 他接过靳占忠的创新大旗, 担任创新团队队长。几年来, 在他带领下, 新团队取得180余项创新成果, 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
同频共振齐奋进
二连分公司劳动模范刘大华, 2013年就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 “大华创新工作室” ; 但是, 就是这个被工友们称为“刘大拿” 的创新者, 工作中也有自己的短板和想不到的地方。此时, 借助工友的长处, 成为他创新的一大优势。
每天与工友交流、 探讨问题, 是刘大华必做的事情。工友们有的善于CAD制图, 有的善于零部件加工, 有的善于在工作现场琢磨问题, 这些员工星星点点的创新火花, 在创新工作室范围内被聚焦、 放大和燃爆, 为团队创新注入正能量。 “防冻旋塞” 等一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 并推动了基层的节能降耗。
在所有创新工作室, 都有一批创新骨干言传身教、 甘当人梯。在采油四厂胡东华创新工作室, 胡东华把自身多年学习经验和技巧, 编成 “采油形象学习法” 和采油计算教材, 所培训学员最高获得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金牌。在采油二厂 “闻伟采油创新工作室” , 闻伟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倾囊相授” , 而由他培养的技能专家马龙娜, 同样带出了10余名技术骨干。
从 “授人以鱼” 到 “授人以渔” , 创新团队完成了从个体创新向群体创新的转变。
搭台架梯育英才
只围绕着基层本岗位打转转, 创新个体的眼界和成果的影响力毕竟有限, 需要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仰望星空” 。近几年, 华北油田的各级组织很好地担起了 “搭台架梯” 的作用。
油田许多单位整合基层创新团队资源, 出资、 出人、 出场地, 成立处级层面的创新工作室, 提供试验设备、 现场和机会, 引导团队创新方向, 推动创新由 “自发型” 向 “团队阵地战” 转型。
身为高级技师的胡东华, 参加工作20多年完成技改创新项目40多项, 整合全厂140多名技师组建 “胡东华创新工作室” 后, 工作室4年时间就获得公司级以上创新成果53项、 国家专利授权56项。团队型创新, 已成为基层创新成果培育的 “加速器” 。
针对人才断层和接续难题, 各级组织在创新团队建设上, 主动要求做好 “师带徒” 传帮带活动, 加速年轻员工成长成才。靳占忠创新团队就规定, 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每人带徒不少于3人, 每名徒弟每个考核周期内至少形成一项创新成果。这一规定, 激发了师徒对子互帮互学的热情。仅团队骨干孙连会就帮助指导45人, 使他们成为技术能手和创新骨干。
目前, 华北油田已建成21个基层创新工作室, 其中河北省命名的有12个、 集团公司命名的有4个, 并涌现出多个技能专家、 技术能手, 推动和引领了油田基层创新蓬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