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攻不克的新区新盆地,仅通过找油思路的转变, 在短时间内就连续打出高产探井,并荣获 “中国石油油气勘探重大发现特等奖” 。这在中国石油历史上少有的勘探经典案例, 就发生在华北油田已取得矿权的内蒙古巴彦河套盆地。
自去年8月初首获盆地级突破后, 截至今年8月中旬, 华北油田在这一区域已累计打出8口高产探井, 最高日产纯油达301.8立方米, 新发现的吉兰泰油田预测储量达到亿吨级。同时, 吉兰泰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产能建设投资大大低于股份公司平均水平, 有望成为中国石油矿权流转的示范区。
在国家加大油气资源矿权改革力度的情况下, 华北油田巴彦河套盆地能够快速突破并展示良好找油前景, 这对中国石油进一步推进矿权流转改革有哪些启示呢?
创新思维、 精细研究,是难啃探区突破的关键
横亘在黄河 “几字形” 北缘的阴山山脉, 是我国农耕与草原文化的重要分界线。阴山南侧被瀚海与戈壁包围的河套盆地, 是农耕与矿产资源的 “聚宝盆” , 但唯一缺乏的重要资源就是石油与天然气。
鄂尔多斯外围的河套盆地大规模勘探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但经过数十年多轮次的勘探, 仅有一口井获低产, 未获工业性突破, 这一区域也成为国内勘探领域难啃的 “硬骨头” 。
为盘活矿权资源, 股份公司于2017年8月明确将长庆油田巴彦河套探区等矿权区块流转给华北油田。在长庆油田的鼎力支持下, 华北油田快速组织对接, 依靠原有地质资料迅速开展专题研究, 确定重点攻关方向,力求快速突破流转区找油关。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 是找到正确的问题。勘探工作者以问题为导向, 认真分析制约盆地突破的关键因素, 认为“主攻盆地差异性认识不明、资源不落实、 投入分散, 成藏配置关系和方向不清, 构造和圈闭落实精度不够” 是失利的主要原因。
据此, 他们依靠在冀中断陷盆地形成的 “找盆定坳、 选区选带、 构建适宜成藏模式” 成熟找油经验, 大胆将勘探方向由以往 “埋藏深的斜坡区” 转向埋藏浅的 “边缘区” , 优选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的吉兰泰构造带作为有利勘探区带, 创新构建 “块状和逆牵引层状构造” 的多领域成藏模式,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