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严峻的产量形势和控亏减亏的经营要求, 想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必须充分发挥 “人” 的关键作用。而劳模作为企业生产中的先进代表与中坚力量, 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对新时代 “劳模” 赋予更多内涵,近年来, 采油四厂积极培育选树智慧型劳动模范, 充分发挥其勤学习、 肯创新、 敢担当、 懂管理及机动敏捷、 灵活有效运用现有资源的作用, 不断推动绿色和谐可持续采油厂建设,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创新创效的智多星
致力于创新创效, 企业才能永葆活力、 健康发展。在采油四厂有这样一批智慧型劳模, 他们立足岗位, 以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应用于生产的创新不是好创新, 生产中的难点就是创新的着眼点。 ” 这是电力与维修管理中心的厂劳模陈德兵对创新的理解。他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痴迷创新,研制出的 “导线防护装置” “直切型绝缘导线剥皮器” 等成果均已推广应用, 累计创效近900余万元。
无独有偶, 从不放过任何难题的工程技术研究所厂劳模谭金华也是创新创效智多星。采油四厂有注水站19座、注水井357口, 各站点数据库分散而独立, 为进一步降低注水系统能耗, 他组织开展注水系统 “大数据分析” 工作, 通过对2012年至2016年15座注水站61组1220个数据进行统计, 查找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 分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确定最大潜力区间和临界值, 制定选站原则, 找到降低注水单耗和提高系统效率的最佳方案。近3年来共节电230余万千瓦时, 节约电费近172万元。坚持问题导向让他们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

夺油上产的排头兵
运行管理关系到全厂的日常生产等工作, 在这个厂又有这样一批智慧型劳模, 他们通过精确指挥、 自主调动、 快速反应、 高效管理, 不断提高生产运行整体效能。也正是有了这些上产排头兵, 全厂提质增效的大方阵才能步伐稳健, 阔步前行。“争分夺秒、 事不过夜” 是廊南作业区厂劳模王海军的座右铭, 每次抢险, 他都第一时间到现场全面协调组织。
他坚信 “缩短应急抢险时间就是对产量的最大保证” 。对此, 他不断强化管理, 提升作业区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组织、 编制作业区值班手册、 完善各项汇报制度, 落实快速反应机制, 确保问题从发现到上报不超过24小时; 组织各中队及时更新井位图、 输电线路图和油气点流程图、 输油管道走向及地标, 实现了作业区应急管理标准化、 精细化。他称这套资料是 “应急云管理” 。
对于生产运行管理, 别古庄作业区厂劳模吕晓军也有秘籍。他以产能建设为重点, 第一时间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 提升运行组织效率, 建立 “钻井—试油—装抽—开井”系列生产环节通讯联络网。同时, 做好 “三提前” “三超前” , 即生产运行提前谋划、 各有关部门提前对接、 施工投产提前组织, 工农协调超前协调、 施工方案超前制订、 地面建设超前介入。去年一年时间里, 该作业区共完成11口新井的投产, 老井恢复装抽6井次, 迁改抽油机1台, 平均投产周期为1天, 体现了生产运行组织的高效性。如今, 两位劳模的工作岗位已经发生变化, 走上了主管生产的副主任岗位, 但不变的是他们高效执行、 用结果说话的工作风格。

管理有方的带头人
油田公司自主经营政策、 利润中心考核深入实施, 采油四厂成本紧、 资产重、 结构性缺员等矛盾凸显, 如何控亏扭亏摆在采四人的面前。一批先进的智慧型劳模站了出来, 运用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与科学的学习工作方法带领员工披荆斩棘, 共克时艰。“管理, 因创新而提升。 ” 永清作业区厂劳模郭胜勇深谙基层管理之道, 多年来, 他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用先进理念编制了 《基层队站井场标准化运行提升表》 《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等10项管理制度, 并细化 “节点法” 工作过程, 实现了油气生产高效运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他的钻研学习是分不开的, 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分析挖潜流程工艺与设备设施, 他先后配合实施 “泉一站污水处理系统改造” “永清站工艺流程改造” 等多个项目, 提出并实施 “永清气处理站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节能改造” “永清站循环水泵电机改造” 等合理化建议项目19项, 累计创效270余万元, 做到生产运行节能高效。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作业大队厂劳模池立军坚持用 “实、 勤、 细、 高、 狠” 五字诀带领全队员工脚踏实地、 超前运行、 严抓质量、 提升效率、 安全生产, 该队于2018年获评 “集团公司铜牌队” 。为控制材料费、 维修费, 他通过微信平台开展 “技术淘宝” 活动,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大队技师课堂学习研讨、 技改协作, 引导大家互相学习, 查找工作中开源节流、 降本增效的好措施、 好点子。一年来, 涌现出油管卡子等近10项小发明、 小革新、 小改造; 自行修复管钳、小吊钩、 液压钳等常用工具30余件, 节约外修费用4.7万元, 节约燃油2700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