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油报社  
上一期    下一期
采二岔东(南)作业区 小技改保障生产平稳

解难题 提效益 巧攻略

   期次:第7949期   作者:通讯员荣燕 王晓凤 刘建军

通过创新创效、 工艺流程改造、 精细油水井管理, 为夺油上产增效益。实现了老井产量稳定、新井投产早见效。

4 月 18 日 8 时 30 分, 采油二厂岔东(南) 作业区岔南联合站污水岗员工李东勇在巡查掺水系统时, 发现采油十二站的掺水表堵塞。他用 “取阀器” 和内六角扳手, 两分钟就轻松清理了掺水表叶轮的杂质, 掺水系统恢复正常。

面对越来越大的经营成本压力, 该作业区借助劳动竞赛、 合理化建议、 评选金点子等载体, 点燃员工创新创效的工作热情。在生产现场, 机关、 基层队站员工结合岗位实际, 勇创新、 勤动脑、 多动手, 用小改小革解决生产难题, 提高效率效益, 保障安全生产, 已成为生产工作中的新常态。

巧制工具催生操作 “助理”

岔南联合站污水处理单元每天都要给加药罐添加缓蚀阻垢剂, 为防止药剂桶在运输途中漏洒, 桶盖拧得都非常紧, 加药时员工开桶盖非常费力。

面对这一问题, 4月15日, 该岗单元长陈志强联想到了 “F” 扳手。他到库房找来四分的螺纹钢管, 一端焊接弯成圆弧状的扁铁条, 在扁铁条的前端磨出一个挂钩。需要打开桶盖时, 将工具卡在桶盖上, 前端的挂钩扣在桶盖的纹理棱上, 轻微转动即可打开桶盖, 减少了员工操作难度, 节约了操作时间。

陈志强还依据修理注水泵的取阀器原理, 利用废旧材料的丝扣头、 连杆、 螺栓堵头、 六分球阀改成空心重锤, 组合成约30厘米长的叶轮 “取阀器” , 将清理掺水表叶轮的操作时间由两小时变成两分钟。

对症变招便利设备维修

“传统的游梁式抽油机的驴头和游梁是靠驴头销轴连接的, 在户外长年受风吹、 日晒、 雨淋等侵蚀, 造成驴头销轴与驴头销孔和游梁连接销孔腐蚀锈死, 给抽油机的维修、 拆装以及修井作业施工等带来诸多不便。 ” 作业区生产组主管设备技术人员黄明介绍。

油田公司技能专家周现环和采油七站采油技师于建民等人, 深入分析驴头销轴、 研究现场生产环境, 经过反复琢磨测算, 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 多次加工、改造、 实验、 设计, 最终研制出防腐润滑式驴头销轴。

驴头销轴的表面圆柱铣出四道对称“V” 形凹槽, 两道没有通到底的对称凹槽为加油润滑槽, 两道通到底的对称凹槽为排水通风槽, 在销子端口上端加工六棱螺母, 保养时不用拆卸驴头销子, 用锤击扳手套在六棱螺母上, 横向转动销子半圈即可。经作业区安全和技术人员认可后, 在岔15-215井安装实验成功。目前, 在作业区26口游梁式抽油机井推广使用, 累计创效57.78万元。该创新被评为油田公司QC成果三等奖。

工艺改造保障安全生产

“用加装的泵将药剂提前加入总掺水管线, 再通过站内流程将药剂分汇到各掺水环线, 从而保障各分支掺水管线和干线压力平稳运行。 ” 4月15日, 作业区工程组组长张海军回忆着工艺改造的设想初心。

本着低成本、 再利用的理念, 张海军对岔39-6计量站闲置离心泵进行修复利用, 将其加装在岔39断块末端岔39-6计量站掺水总管线上。加装泵流程的投运,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加药,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扫线、 作业、 洗井的周期, 年节约生产成本4.5万元。

结合严寒低温的冬季生产实际, 他还提出在岔 39 断块末端的岔 39-308、 岔39-311 两个掺水环线加装电加热的建议。经现场实施后, 保障了掺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针对严峻的产量形势, 通过创新创效、 工艺流程改造、 精细油水井管理, 为夺油上产增效益。实现了老井产量稳定、 新井投产早见效。4月份, 作业区完成了月度配产目标。 ” 4月29日, 该作业区主任连参军感慨地说。

华北石油报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