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孤独,一年到头见不到多少人,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丘陵,高山……这样的环境也许有助于吟诗作赋,但这样的环境若是让诗人年复一年生活在那里,恐怕也作不出多少佳作,不得忧郁症都要两说。可我们的主人翁却坚守在这里,保障着天然气源源不断的输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初到平台,老远就会看着一个人:一副略显单薄的身材,挎着一个工具包,手里握着一把掉了几处漆的扳手,古铜色的脸上,一双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他就是张旭,自从参加工作就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平台上班,在大大小小的平台一待就三十年。这不,随着重庆气矿页岩气建设展开,他又申请到工作量最大的足203H1平台工作。
足203H1平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和铜梁区之间,开车买个菜来回都要一个多小时,真的是前不挨村,后不挨店。最要紧的是该平台共有四口井,日产天然气二十几万,一轮班只有他和他妻子两个人,加之页岩气井比传统气井“娇气”,所以经常会看到张旭在生产区转悠,这里听一听,那里紧一紧。
记得那是2021年儿子高考前夕,刚轮班交接,老张就像平常拿起他的老三样(扳手,棉纱,验漏壶)巡检上了。走到足203HI-1井的采气树旁就对着值班室吆喝道:“老婆,你看一下1井产量,产水多少?”“产气5.2万方,累计产水3599方。”话音刚落,只见老张就扶着针形阀,顺着管路,耳朵贴在上面听着,大约过了三分钟,就皱起眉头。
“旭子,产量下降很快。”这时从值班室传来妻子急迫的喊声。“快,汇报中心站,我准备提气排液。”(由于页岩气钻井时注入了大量的水,不把水带出来,气井的生命就危险)。“停止1井计量。”叮嘱完妻子的老张,几个跨步就跑到放空阀旁,缓慢的开启,控制着气流速度,待气流稳定后,他又急忙冲回值班室,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面板上跳动的数据,心中还默念着但愿其他三口不要跟着闹……
大约过了四十分钟,随着放空管线发出咚咚的水流声,产量也逐渐恢复了正常。远处的农家升起了袅袅炊烟,妻子也端来了热腾腾的面条,可是老张却用毛巾擦了几下额头的汗珠,丢下一句“我去巡查一圈再吃”,就又戴起手套小跑了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也经常问老张:“你都是要退休的人了,用不着这样拼。”而他却憨憨一笑:“没有什么,工作当锻炼身体。”这也许就是简单做人,潇洒自在,平淡中而不平凡,一种原汁原味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