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路海涛)电力公司持续开展无人机智能化巡检工作,推动无人机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确保油区电网安全运行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其在输电线路日常巡视、故障判断、工程验收、防外力破坏等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公司所属输电线路地处津冀油区,地域广袤,按照传统人工巡检作业方法,工作量大,精细化水平低,无法及时发现缺陷隐患,保障日常运维工作。采用无人机巡检作业方式,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对线路走廊、杆塔本体进行精细化巡检,智能高效、省时省力,能有效避免地面人工巡视的视野盲区及视觉误差带来的影响,提高巡检效率及运维水平。
2021年5月以来,电力公司大力推进无人机应用工作,建立《无人机巡检管理办法》《电力公司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及管理体系,组建无人机专业巡检队,配备四旋翼无人机3台。同时,考虑到部分变电站和光伏电站内地域开阔、设备密集、电压等级高危险性大、人工运维效率低等特点,适时开展变电站及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推广应用工作。
上半年,电力公司累计完成35千伏线路23条杆塔无人机精细化巡检930基,发现一般隐患200余处,完成10座变电站室外设备巡检,发现缺陷隐患87处,完成7座光伏电站巡检,发现缺陷隐患4处,都得到及时处理,有效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