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杰 郝雁翎)“施工前,我们通过室内实验、现场试验对配方进行近百次的优化,确保生产安全、质量达标。”日前,在泸203H153-4井固井施工现场,第二固井公司研发工程师李小林正对自产固井液体系进行现场服务讲解。
近年来,该公司聚焦人才强企工程,从岗位历练、市场锻炼和项目锤炼三个方面,打出了一套助力“青苗”岗位成长的“组合拳”,形成人才成长“快车道”。
一对一岗位历练。对于新入职员工,该公司实行思想、技术“双导师”制度,由党支部书记和技术专家根据员工学历、专业、经历等情况,签订培养协议,两位导师“一对一”地教、逐个环节指导,使其沉浸式体验管理模式、生产制度、岗位技能、企业文化。徒弟在导师教导下,在现场、实际岗位的业务能力明显提升。“现场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在干中学、学中练,使更多的年轻人崭露头角,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该公司技术专家齐奔这样说。
点对点市场锻炼。该公司注重在拓展市场、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中培养年轻人才,强化实验室与现场双向培养,践行“技术人员走进科研、科研人员走进现场”的双向交流机制。过程中,选派研发工程师靠前服务,在施工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激励现场技术人员走进实验室,熟悉产品配方与性能,使其在现场应用推介上游刃有余。通过在各市场的现场、实验室推行这种双向交流机制,打造出一支敢担当、勇作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今年该公司圆满完成了四川页岩气市场泸203H153-3井技术套管、足203H2-2井生产套管及巴彦市场兴华1-128X井生产套管固井作业,稳步推进目标市场固井液体系自主化,练就了科研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市场的内功。
岗对岗项目锤炼。“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技术人才成长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公司积极实施“项目长”负责制,加大研发工程师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人才“揭榜挂帅”,组织5名青年参与重点科技项目研究8项,应用自产产品、自主研发固井液体系先后破解了大港油田调整井、长庆苏南小井眼井、伊拉克米桑高压盐膏层井、四川页岩气井等11项固井技术难题,整体固井工程优质率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推广、使用自产产品2100吨,产品创效连续3年实现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