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任旭东)6月10日15时,随着同福3井的开井生产,标志着重庆气矿同福场片区适应性改造提前5小时完成,为气矿老井挖潜增效再添“底气”。截至13日,该片区已累计生产天然气36831立方米。
1990年4月投产、已安全生产32年的同福场气田,自2021年3月复产以来,已累计采出天然气近1500万立方米。气矿从“提升含硫气田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在科学研判、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同福场气田生产实际,决定将江津净化厂脱硫塔搬迁至同福4井、对气田单井信息化功能完善、集输站工艺流程优化。通过本次改造,同福场气田拆除含硫场站2座,减少含硫管线8.6公里,降低管输压力0.5兆帕,确保气田各井产能安全平稳发挥。
为更好地实施同福场片区适应性改造。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气矿采取“五强化”措施推进工作平稳:强化前期工作的准备。气矿相关科室、作业区积极协调、多方组织物料,优化施工工序,确保工程能平稳开展;强化项目管理,精心编排项目进度大表,明确各参建单位职责及工序时间节点,做到每道工序检查仔细,风险管控到位,票证管理到位,为后序工作的完成夯实了基础;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整个施工期间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升级管控,作业区项目负责人驻站把关,各级人员每日到施工作业现场指导,把控风险,启用视频远程监控系统,落实两级调控中心职能发挥,确保各项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强化疫情管控。开工前所有参战人员持三天两检核酸阴性证明进场;每天入场前进行两码检查,体温测量;每周组织参战人员进行核酸检测1次;确保疫情防控到位。强化信息渠道的畅通。现场建立由现场指挥人员、安全监护人员和施工人员等组成的信息通报群,所有人员能够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对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