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朋 通讯员 刘文超)4 月初,克拉油气开发部研究攻关的“克深区块‘WOM78-78/140 采气树配件’国产化”“高压节流阀高精度电动执行机构研究”项目通过现场试压应用效果验收,标志着库车山前“三超”气田井口装备国产化研究应用试验迈上了新台阶。截至目前,国产化配件现场累计应用 32 井次,平均使用寿命达 408 天,节约费用约 260 万元,井口装备国产化应用率突破90%。
克拉油气开发部实施井口装备国产化研究应用,缘于克深气田开发初期,具有超深、超高压、超高温特征的“三超”气井大面积出现井口节流阀损坏,致使频繁关井进行检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气井的平稳生产,安全管理风险增大。同时,因“三超”气井生产工况的复杂性,导致采气树阀门内漏、外漏问题增长态势明显,存在一定的井控风险。
面对普遍存在的生产难题,克拉油气开发部坚持科技先行的理念,集中攻关配套经济、安全、适用的天然气开发生产技术。通过对井口装置配件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找出配件损坏的规律,并确定从节流件和密封件的材质、密封件性能、Cv值选择、实际工况下装置内结构对冲蚀的影响四大方面研究改进,就井口装备国产化进行探索和尝试,着力提高“三超”气井井口装置的油嘴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自2014年成立国产化科研项目组至今,各专业人员不懈努力、缜密合作,先后完成进口 78-105/140 电动调节阀、78-78/140 采气树和调节阀电动执行器的配件国产化工作。“通过大家努力,井口装备国产化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105兆帕到140兆帕的成功研制彻底打破了技术垄断,完全可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不仅使用寿命延长、生产时率提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拉油气开发部总工程师高文祥说。
经过多年尝试,国产化装备各项应用指标均优于相同规格的进口产品,而且形成了采气井口设备配件的检测、开关力学、材质、强度、密封原理分析及评价技术体系。国产化配件采购周期较进口的36周降至8周,采购成本较进口下降30%,实现了向科技创新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