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上网浏览一些关于书籍、电影的解析评论短视频,通过碎片化信息替代阅读原文原片,估计是当下很多人的选择。偶尔找到共鸣共情观点时,也有把原文原片细看的想法,但更多时候却因书籍的厚度和电影的长度而放弃。
“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闲来无事上网刷歌,偶然听见一位街头歌手在地下通道唱朴树的《生如夏花》,弹幕里全是致敬《飞鸟集》的言语,真诚而动人。
虽然一直知道朴树这首歌与《飞鸟集》有关联,但也仅仅是听说,从未深究,此时却激起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于是开始搜索泰戈尔的《飞鸟集》,并找到其中那段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看着这熟知却未曾细品的文字,不由感慨,1916年的文学作品,即使时光跨越百年,依然可以在某个不经意的时空让人产生情绪共鸣。
从书柜里翻出《飞鸟集》,看着还插在前几十页的书签,多少有些惭愧,因为当年看惯了宏大叙事主题连贯统一,或者逻辑推理自成概念判断的文学作品,所以初看《飞鸟集》,对泰戈尔这种没有明确逻辑关联,只是记录日常感触与感悟的随笔性诗句,且还有点儿童化、拟人化叙事风格的作品,很快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
然而现在看来,《飞鸟集》300多首无题诗,大多数的诗只有几行,每首诗歌也只讲述一个感悟,或者一个道理,反而适合现在工作生活的快节奏。
于是,便把《飞鸟集》带在身边,空闲时读几句,再静思其中的寓意,也是别有一番滋味。都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阅读者,对相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感观。其实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经过生活的历练后,再看同一部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心境与感悟。
然而泰戈尔的《飞鸟集》,即使现在重读之前看过的部分,虽然感受会有差异,但泰戈尔对生命、生活、以及世界那充满童趣的热爱,依旧让人倍感熟悉,这也许是泰戈尔在经历了丧偶、丧女、丧父的不幸,仍然能够满怀热忱的面对人生,并为人们创作出《飞鸟集》这样的精神财富的原因。
正如《飞鸟集》第77与第299首诗句中,泰戈尔分别写道:每一个婴儿的诞生,都是上帝还未对人类灰心的讯息;上帝期待,人能重拾童年的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中推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雅于凡”的观念,意思是真正的智慧能够把繁复的道理回归于简单,指出事物的本质。以前觉得《飞鸟集》的内容较之那些词藻华丽,遣词造句对仗工整的作品,过于浅显直白,现在想来这可能就是泰戈尔所追求的大道至简,大雅于凡。
之前写了一篇纪念袁隆平院士的文章,几经修改,还是没有很好地把袁老无私奉献,以及他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进行言简意赅的阐述,直到看见《飞鸟集》中的这句诗“留给我所爱的人,是些小物品;要留给众人的,是大的作为!”一言以概之,无需赘述。
在如今碎片化阅读、学习、娱乐流行的当下,文学家泰戈尔竟然早早的就为我们备有了这样的一本书籍,书中那些短诗像一个偶遇的天真孩童,在毫无保留地向你分享他对世界的感受与喜爱,让人能够在喧嚣扰攘中或平静心灵,或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