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掀起一场监管“风暴”

重庆气矿安全记分“双挂钩”打通现场执行最后“一公里”

    期次:第1022期   


本报讯(记者丁会)3月16日,一个站内施工作业违规5人受罚,施工方接受高额处罚加黄牌警告的突出问题,在重庆气矿掀起一场以治理“违规”为重点、亮剑执纪问责“宽松软”的监管“风暴”。

重庆气矿一直将严格监管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但现场违规行为还时有发生。3月初,公司通报今年检查突出问题,该矿因所辖基层单位井站内动火作业未气体检测等违规行为赫然上榜,让全矿上下群情哗然。

调查发现,相关责任人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和侥幸心理,对规章制度缺乏敬畏之心,管理层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敢动真碰硬。

为此,违规单位从党政领导到一线班站员工共5名相关人员受到警示约谈、业绩考核、安全记分等处罚。按照合同约定,扣施工单位10000元,现场负责人黄牌警告、安全员打孔1次,清退4名作业人员。

随即,重庆气矿召开安全监管QHSE专题会,深度剖析问题根源,对标查找差距短板,一场整风肃纪、风险防控、强力持久的监管“风暴”就此掀起,一项将安全记分与单位QHSE绩效、承包商“红黄牌”双关联的监管方案出台,监管考核之严之细之重前所未有,覆盖全矿3668名员工及所有承包商。

消息传开,反响强烈。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有人怨“运气不好”,但更多的人看到的是气矿敢于“揭短亮丑”勇于“刀刃向内”的决心。

QHSE绩效考核在KPI指标的比重从30%调整为35%,进一步营造全员抓安全的格局。首次将领导干部的安全环保风险控制奖与联系点的安全业绩挂钩,发现一次问题扣20%,2次及以上依次叠加,让“一岗双责”更具象。

安全记分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除约谈警示、调离本岗位、撤职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外,还与单位QHSE年度绩效挂钩,个人行为将成为“撬动”单位绩效的重要杠杆之一。

而对承包商管理,更是打破常规监管方式和流程,考核措施更严更细更重,方法也更直接。违规罚款一改过去完工结算,采取当场结清立即兑现。同时,将安全记分关联“红黄牌”制度,9分“黄牌”警示出局半年,12分“红牌”3年内禁止进入气矿市场,加大经济责任处罚效能,增强承包商监管的实效性和震慑力。

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

此次监管升级推出8项精准举措,狠刹“好人主义”歪风势,压实岗位履职能力,坚决遏制现场违规抬头之势,让安全监管“道高一丈”。

同时,针对典型突出问题从严、从重、从快处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曝光,确保警示教育成为一种常态。

老湾中心站站长何波坦言:“相比于正面典型的引导,身边的反面典型更具震慑力。这次的惩处就是今后对违纪违规、不作为、不担当者惩处执行的标杆,升级的监管方案更是对我们现场人员的保护。”

会前,揭短亮丑不遮掩;会后,雷厉风行抓整改。重庆气矿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不退缩,坚持过程督查常态化,高悬监管“利剑”,将问责领域变宽,监管手段变严,以“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保持安全管控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