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坚持到热爱

    期次:第1019期   


第一次认识刘英,是在2017年,接到重庆气矿女工委主任的电话,大竹作业区员工刘英被推荐为西南油气田公司三八红旗标兵,需要报送工作照,但她休假在家,让她回大竹去照工作照显然来不及,经过多方协调,我在主城内一座配气站为她拍摄了照片。

那时的刘英还留着披肩长发,眉眼清秀,或许是因为陌生的场站和陌生的人,她显得有些腼腆。

再见到刘英已经是2020年,在重庆气矿页岩气勘探开发最前线---黄202脱水站投产现场,一头炸毛的短发,因长期在户外工作脸被晒得黑里透红,声音极具穿透力,神情完全沉浸在投产前的繁忙中。如果不是看到工牌,我真没认出来。在和其他熟人的闲聊中,才逐渐了解这位可敬的刘姐。

1993年8月,刘英从输气技校毕业,带着一口父亲用过的大木箱子,在漫天的尘土中来到了大竹,加入为祖国寻油找气的行列,一干就是29年。

刘英先后在云和寨、蒲西气田从事采气工作,2000年到福成寨脱水站学习新工艺、新技术,第一次接触到了自动化设备,充满好奇,便一头扎了进去。2004年参与新建文星脱水站的项目,从脱水站的前期建设到建成投产,都从头到尾参与其中,这也为她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09年被聘为技师。

从参加工作开始,刘英就不断为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而努力,第一次参加比赛是在实习才一个月的时候,作为一名实习生,她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班长鼓励她说:去吧,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第一次的结局可想而知,但刘英没有放弃,在后来的工作中,只要有比赛、有培训,都积极参加,全力以赴。

2018年,刘英工作的第25个年头,那一年西南油气田公司举行“巾帼风采”采气工岗位练兵活动,这次活动是在全公司范围内随机抽选,谁也不敢保证不被抽到。身为班长的刘英带领站上几名年龄40多岁的女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5月的艳阳下,汗水打湿了一身又一身工装,衣服上白花花的盐霜,见证了她们的努力。

9月,刘英所在的福城寨中心站被抽中代表重庆气矿参加公司比赛,站内再次抽选时,她没有被抽中。然而距离比赛开始还剩不到四天时,站上一名选手因患病不能参赛,一个电话打到站上,通知她替补参赛,马上到垫江报道。

去还是不去?刘英难以抉择,自己已经40几岁了,比赛上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家里孩子刚上一年级,如果去了就没时间陪孩子。但她知道,作业区当时也面临巨大的困难,越是在这种困难时候,她作为一名党员越要敢于面对困难,展现出大竹作业区的风采。

怀揣着组织的信任,刘英忐忑地来到了垫江参加集训。刚去的第一天晚上,就来了一次测试,仔细地做到最后才交卷,却只考了94分,那天晚上,她辗转反侧。

从第二天早上开始,她拼了。

白天在教练的帮助下练习实操,练习间隙用手机刷题,晚上听老师讲故障和动态分析,下课后继续刷题到凌晨三点。最终,刘英取得了分公司第六名的成绩,这是她工作以来第一次拿到比赛名次。同年,她也领到了“老石油”纪念章。

在比赛中重新找回了自信的刘英,也找回了工作的那份热情。她发现自己对这份工作竟是如此地热爱!之后,她不断地参加比赛,不断地提升自己,获得过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工岗位练兵活动银牌、气矿团体一等奖、输气技师大赛铜牌。

“在我一只手就能数清我还有多久退休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紧迫感。”刘英说:“怎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脱水相关的知识、技能、经验传授给他们,现在成了我的工作重点。”

她想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做好这一生唯一的事业,她不想停止学习新知识、新工艺的脚步,不想退出时代的潮流,不想成为年轻人一说起就瘪嘴的“老师傅”,她想在退休后,回想起我的工作时光,是没留下任何遗憾的。

2020年,重庆气矿在渝西片区寻找新领域的突破,作为党员骨干,刘英和丈夫康挺主动请缨,离开工作了27年的大竹,奔赴这片热土,想用自己的一腔热忱和一身技艺,为重庆气矿产能箭头向上多做贡献,从那时起,工作的每一天都是风风火火地来去匆匆。

清晨,“刘姐,你来看看这个产量呢,感觉有点问题。”上午,“刘姐,帮我检查一下刚刚画的流程图,有没有漏掉哪个阀门。”对讲机里“刘姐,快到现场来一下,燃料气压力有异常波动。”

现在,作为黄202中心站的“元老”,在这个以年轻人居多的场站,刘英把自身所学对年轻人倾囊相授,在一声声“刘姐”中,她体会到了一名老石油人在工作中的价值。

她现在常常借用冬奥冠军苏诩鸣的一句话勉励站上的年轻人:希望所有人可以为热爱的事情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永远不会骗人,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郑元涛李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