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射孔生产提速的“智囊团”

———记集团公司射孔专家王琦工作室

    期次:第1011期   

“捕捉器工作正常,释放正常,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本次试验成功!”2021年12月28日,在阳101-H3平台,集团公司射孔专家王琦工作室团队研发的新式上捕捉器与改进型打捞头现场应用成功,破解了页岩气桥射联作不倒防喷管打捞头与捕捉器配接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时效性。这是该工作室研发的第7件自主创新工具。

一年来,王琦工作室聚焦现场作业短板及生产运行薄弱点,以技能创新为抓手,紧盯集智增效目标,在难题攻关、生产提速、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生动实践路径,硬核护航射孔施工高质量发展。

蓄势聚能夯基础

工作室进一步发挥“聚能效应”效力效能,广泛吸纳中油测井射孔领域14名疑难处置专家、技术技能骨干、现场操作实践能手,构建了具有教学实验、理论培训专家团队,并根据生产需求,打造实操、培训、研发系列制度和平台体系,通过“高、精、尖”的技能团队和全面规范的基础设施,夯实现场作业“基本功”,提升射孔施工服务“软实力”。通过近3年的努力,成功编写包含KSKS05A数控射孔仪操作手册、SK8000S数控射孔仪操作手册在内的系列手册、规程规范10余项,让射孔作业队伍标准化建设有标可对,有规可循。

深耕一线精益管理

工作室坚持“坐下来沉思,沉下身体验,走出去实践”,通过精益升级现场管理,提升施工服务质量,以“专家带队施工”“专家牵头解难”“专家试点革新”等方式,深入重点区块,扎根作业小队。以现场需求为牵引,从作业配套使用工器具的改良、岗位人员配备“缺口”、施工复杂处置等实际问题出发,深掘资源潜力,联合多方设计制造的射孔器材集装箱,确保施工现场运、储、用、收各个环节规范有序。探索出“兼顾”当下页岩气井、致密气井、常规井勘探开发模式的“10+N”大队伍管理模式,提高队伍流转率;先后在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等重点地区进行300余井次的射孔技术方案制定、施工设计、现场技术支撑,在泸209井创造桥射联作施工最深 6814米,在威204H51-1井创下水平井桥射联作一次入井19级点火的新纪录,在双探6井以带压泵送方式完成深度为7784.5米的爆炸切割油管施工任务,开创了国内带压泵送爆炸切割解决复杂井管柱遇卡处理难题先例。

创新破困精准提效

工作室找准助力现场增益的资源、技术、管理等显性和潜在优势,紧盯现场作业的难点、痛点,坚持创新改革成果“从开头一公里”到现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无缝连通。成功研发多功能运输枪架、喷气式清洁装置、带压射孔作业地滑轮附加装置等生产实用型工具,有力促进桥射联作施工提速提效。以精准提速提效为目的,提高对页岩气大斜度井一次泵送成功率,累计节省作业成本。针对井下复杂处理技术短板,不停“打磨”不倒防喷管打捞头与捕捉器关键配接技术,经过多次现场试验,成功适配新型不倒防喷管工艺。针对“卡脖子”难题,持续攻关国产化高温高压钻具切割装置研制。

技艺传承人才孵化

工作室将后备技能人才的“孵化”作为工作主线,通过组建技能创新、技能培训和技术攻关小组,坚持“现场蹲点训理论、手把手来教操作”原则,丰富“传帮带”、“以赛促学”、“云视频教学”等育才方式,共计结成“师徒对子”6对,完成培养项目13项,累计培训193人次。作为中国石油射孔取心工职业技能大赛教练团队,工作室通过日常训练多样化、技能操练实战化、全员培训差异化的集训方式,为技能人才成长铺路搭桥,并培养出以“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沈勇为代表的一批能够“赛得出彩,干得可靠,扛得大旗”的青年队长,在射孔一线队伍中树起了“新标杆”。 

(谭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