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素有“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之称。
大池干气田的气井,如璀璨的宝石般星罗棋布地镶嵌在这“盆景”之中。
数十年来,有一群人常年驻守在气田之中,传承并刻画着一种时代的油气精神———大池干精神。
岁月蹁跹:2021年12月31日上午10点。
重庆气矿党委书记朱愚、副矿长胡昌权等来到忠县作业区,正式宣布作业区机构优化整合,业务整合到梁平作业区、万州作业区和垫江运销部。
天涯—咫尺
作业区党群工作岗、第三支部书记郑亚东一大早起床,来到办公室,一边处理OA文件,一边收拾东西,显得很平静。他已提前得知,自己将调整到梁平作业区,具体岗位工作,要到了梁平作业区才知道。
2009年前,郑亚东在川东开发公司井站当班长,川东开发公司改革重组后,到忠县作业区,在宝001—1井当班长。中石油这样的改革重组他经历过好几次,算是见过世面。他的外号叫“二锤”,敢想敢干,既受过处分,也得过表彰,是作业区的才子。他曾经有一个班组管理的案例获得西南油气田公司管理成果二等奖。
郑亚东在忠县没有房子,算是“净身出户”。忠县的新楼盘,靠近长江边的,每平方米售价在七八千元左右,作业区的房子相对老旧,大概三千元。
作业区办公室主任蔡伟从东观技校仪表专业毕业,分到当时川东开发公司采气9队汝溪站,后来成立采气14队,到了丰都,买房。2002年,忠县作业区成立,把丰都的房子卖了,又到忠县买房。蔡伟说:“目前忠县作业区80%的房子已经卖掉,我的还没有卖,希望等到一个好价”。
据悉:从2019年开始,重庆气矿加快三项制度改革,按照“油公司”模式的整体规划,大刀阔斧推行新型作业区模式。三年时间,已经相继优化整合了开江作业区、邻水作业区、长寿运销部、渝北运销部,忠县作业区是第五个优化整合的单位。这是一项战略决策,壮士断腕,把最精干的力量投入刀刃,激发更大的活力。
头戴铝盔走天涯,油气人早已见惯不怪。有时候,天涯很远。只是这次,天涯就在“咫尺”之间,就是忠县到梁平、到万州、到垫江之间的距离。其实,他们并没有走,身心都还继续在大池干气田……
岁月—激情
赵宏,1990年参加工作。他是招工出来的,通过上岗培训后,就到池22井当采气工。在大池干气田,他是扎根最久的元老级人物。那时池22井日产量有20多万方,在整个气田不算高。7个月后,又有新井投产,赵宏就到新井开井。因为技术好,又肯干,不久就当上了班长。1993年,调到当时的队部当电焊工、维修班长,后来又在调度室从事生产调度、工会干事等工作,现在的岗位是物资采购。
赵宏说:“作业区96口生产井,还有其它观察井我全部都跑遍了。”
1975年,池1井开钻,1978年成立大池干气田会战指挥所,这个区块拉开了勘探开发帷幕。近半个世纪来,大池干气田累计产气181亿方。
按照2012年不变价计算,一方天然气可拉动GDP8.6元,合计超过1500亿元。大池干气田作为川东地区首个高陡构造勘探开发区块,赢得了其特殊的不能忘怀的地位。
在后来陆续发现的大天池、七里峡、云安厂等高陡构造,让石炭系勘探开发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随着勘探的深入,在大池干气田,万顺场、老湾、麦南、吊钟坝等区块相继发现,红红火火几十年。最高时,忠县作业区年产气8.9亿方。
这期间,作业区培养出了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一个全国技术能手。
在2021年集团公司采输气技能大赛中,忠县作业区派出4名选手,代表西南油气田公司参赛,一战“封神”,全部获奖,金银铜牌样样不拉。其厚重的技术实力和技能水平在集团公司引发轰动。
人文—忠义
在宣布大会上,作业区每一个领导在做表态发言时,都提到“发扬大池干精神”“坚守大池干文化”。历史上,忠州出了巴蔓子割头留城,也出了《让子弹飞》的原著马识途先生。忠山义水,石油人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片土地。
但在历史上,忠州属于蛮荒之地,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忠州写下“蛮儿巴女齐歌唱,愁煞忠州病刺史”的诗句。一个被贬的官员到了此地,还在怀念长安城的丝竹,可见当年的艰苦和不受待见。
而忠县作业区的井站,都分布在海拔500米到900米的群山中,是重庆气矿最艰苦的作业区之一。每年冬季保供,气矿邀请社会媒体到生产一线采访。那些年轻的记者,看见这群采气工、巡管工的坚守,总是感动得稀里糊涂。“你在山里大雪纷飞,我在城里温暖如春”。
在气矿2021年的综合绩效考核中,忠县作业区在生产单位排名第一。虽然早在三个月前,作业区已经知道优化整合的事,但没有一个人懈怠。
12月28日8时,作业区管理的工作界面已经完成移交。在这之前的三个月时间里,气矿各个业务口的矿领导和科(部)室人员,分批、有序的数十批次前往作业区现场办公,相关的接收单位也多次前往一线井站看望员工、了解生产现状。生产与设备安全,队伍稳定,平稳移交在平和中显得无奇。
“宝哥”叫魏洪光,1995年从部队转业,在汝溪采气13队当炊事员。后来改行当巡管工。还有7天,他就该退休了。“宝哥”巡管,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沿途有很多“线人”,日子过得轻松愉快。在巡管的路上,他吊着嗓门唱着走,只要听见这歌声,村民就知道是“宝哥”来了。他唱歌有个特点,即使最温柔的江南小调,也会在歌尾加上一句“呀拉索!”。“宝哥”曾在西藏当兵。
31日下午,作业区的工作人员陆续奔赴新的岗位,投入新的征程。当然,大池干气田本来就是他们心目中永恒的“岗位”,也依然是他们永远的“征程”。
天遂人愿。此刻,“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的天突然云开雾散。这片山水,那些井站,还有攒动的铝盔,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