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色火焰气足情暖

    期次:第1003期   


11月1日上午11时,重庆市忠县万顺场附近的一处小乡村,村民杨军心启动天然气灶开关点火做饭。瞬时,一簇蓝色的火焰在锅底跳跃,锅内不一会儿飘散出浓郁的饭菜香味。

自2019年安装使用上天然气以来,杨军心感受着清洁能源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而这背后,是西南物探分公司钻井工程中心一队在万顺场储气库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道深沟一道险,一次搬迁一次难。10月31日一大早,钻井组长李宁、钻井班长袁家强肩背保险绳及钻井物资,前往深沟底处的井段工地指挥、协助生产。沿着机组员工在陡峭山壁上修筑的简易通道,一行人手足并用、相互牵引着艰难前行,行至险要处,只能靠机组事先留置的保险绳,一层层沿着峭壁下滑至沟底。

“工区的深沟和陡崖太多了,机组每前进一步,都要竭尽全力。”钻井组长李宁如是说。

沟深、崖陡,安全作业风险巨大。钻井工程中心一队针对高陡作业区域实行三级风险管理控制,规定小于50米的陡崖作业由钻井班长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控制,50-150米、150米以上陡崖作业分别由钻井组长、队领导管理控制,做到每次过陡崖作业定人、定指挥、定路线、定针对性措施方案,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一把柴刀一把锄,一寸荆棘一寸路。柴刀、锄头、铁锹,是钻井员工劈荆开路的三件宝。勘探工区的高山沟壑,人迹罕至,杂草灌木丛生,荆棘藤蔓缠绕,层层交织密布的荆棘刺网让钻井员工吃了不少苦头,迟滞了施工进展。为了抢抓施工进度,正在深沟钻井作业的汪明机组,又临时聘请了5名当地村民协助劈荆斩刺,抢修钻井通道。

荆棘刺网密集而厚实,韧性十足,只能寸步缓慢向前砍进,狼牙状的荆刺不时刺入体肤,隐隐生痛。劈开刺网,他们又用锄头、铁锹在沟侧峭壁上修路,铲除暗桩,确保钻机搬迁和人员通行安全。修通至下一口井时,50米的直线井距,机组8人却费时了大半天。

一碗热饭一份暖,一簇火焰一番情。夜幕降临,秋风中,劳作了一天的钻井员工陆续回到乡村的临时借住地。稍作歇息,杨军心便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来,一股劲儿的招呼大家趁热吃。

听说家乡要搞油气勘探,杨军心和乡邻们热情地接待了这群在原野深山拓荒的物探人。看着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一身泥一身汗的忘我工作,杨军心深深感受到天然气资源的来之不易,总是想办法让他们吃好、住好。

山野外,勘探仍在持续;民居内,一簇簇蓝色火焰“点燃”了千家万户的新生活。

(米 鸿 陈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