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李传富)“两个巡护班的6名员工,无论寒冬酷暑,视井组压力坚持开关井,老井挖潜终‘开花结果’。”11月30日,重庆气矿永川作业区丹7井中心站员工何山告诉记者。
今年,作业区加大老气田挖潜增效的力度,尤其是丹凤场气田日均产量从10万立方米增至13万立方米,是向老气田“挤牙膏”的真实写照。
已开发生产超40年的丹凤场气田,目前56口生产气井均属老井,最长生产井已有30余年历史,剩余可采储量少、井口压力低是气井的现状。本着“因地制宜、挖掘产能、科学增效”的思想,在丹凤场气田上巧打“挖潜牌”。
井组轮流开关气井打出首张牌。针对17个井组的特点,拟定4个主力产气井组,每两周开3个主力井组,关1个主力井组,每周平均开14个井组生产和关3个井组复压,使井组能得到较好的复压,为气井带水、提升产能进一步夯实了根基。
科学拟定场站压力接踵而至。为有效保障井组的气能顺利产出,控制好场站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业区与中心站互为联动,形成两级管理气井的格局,在早、中、晚三个用气高峰时段,持续摸索调节页岩气进站调节阀开度,最终锁定场站压力控制在0.95兆帕至1兆帕范围,从而促进井组产气顺畅。
定期召开气井分析会是最后一张牌。根据井组生产情况,作业区定期召开井组动态分析会,由经验丰富的采气技师对井组每周产气量、产水量、管道输送压力进行分析,就挖掘气井产能各抒己见,从而保障井组稳定生产,挖潜见到效果。
下步,作业区将对丹凤场气田井组的挖潜做法进行总结,推动老井挖潜工作走深走实,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夯实气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