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相伴

    期次:第1009期    作者:王明苑

当我阅读《与自然相伴的每一天》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一种真诚的愉悦。

这种愉悦首先来自作者的娓娓道来的诚恳,因为全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展开,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带领我们领略北京春夏秋天四季不同的美好。恰好我因为读书的关系,也在北京生活过好几年,因此对书中处处展现的北京细节深有共鸣,熟悉的地名和风物时时勾起我对那个第二故乡的怀念:寒冷却美丽的冬日黄昏、让人不堪其扰的大风、全程位于地上的地铁13号线、灰褐色的冬天、秋日绝美的银杏、比大海更蓝的天空……这是细节勾勒出的北京,也是我曾经熟悉,现在藏在美好回忆中的北京。

除此之外,本书还为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一种新的自然观。人本质上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快节奏、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要亲近自然,并不需要逃离城市,而应该把目光投向我们身边被忽略的角落,在日常中发现琐碎而微小的美好。这美好可以是每天花上两分钟,在前往地铁站的途中观察月季的开花过程;可以是抬头看看每一天的云有什么变化;也可以是关注寒来暑往,一年四季中菜市场都有些什么新鲜的时令瓜果……这样的留心与观察并不需要耗费多大的时间与精力,却能切实地提高我们的专注力与感受力,换句更常见的话说,能擦亮我们发现美的眼睛。正如作者所说,“国外的自然观察爱好者众多,但在中国,亲近与观察自然似乎只是农耕社会的传统。”在我们曾经的乡土中国里,曾经有过灿烂的与自然交融的文明史,它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是王维的“鸟鸣山更幽”,是黛玉的“花谢花飞飞满天”,一直到近现代,乡土文学一脉依然以自然为创作的根基。但是随着中国日渐开启现代化进程,“自然”连同“乡村”一道,被搁置在了作为彼岸的乡土情结中,资本的机器运转得越来越快,我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古人那样静心赏花品茶、游曳于自然山水的环境和心境已不复存在,我们只有在失落、劳累的时候才试图去追忆乡土和自然。

记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人们如困兽一样,被关在水泥浇筑的居室内,气闷又焦虑。在漫长的紧闭之后,有一天,我们一家人看着窗外冬日难得的暖阳晴天,感受到春天缓慢来临的气息,终于按捺不住,开车去到远离城市的郊外放风,经历过漫长的不自由和焦虑状态,自然一下子就治愈了我们,淡淡雾霭的蓝天,将发未发的桃树新芽、自然流动的清新空气……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美好,愉悦,多日积蓄在心中的压抑和浊气很快就被净化了——这就是自然神奇的力量。亲近自然,还代表着返璞归真,删繁就简,本质上是一种更高级的生活方式,也与时代的召唤不谋而合。在全球变暖、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当下,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的理念需要我们付出行动。那么不如从现在做起,把大吃大喝的解压方式替换为走近家附近的小花园,附身观察一株开花的植物;周末与其驱车远足,不如步行下楼,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寻找藏在角落里的绿意。

一百多年前,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前人选择在7月,开始自己在远离尘嚣的湖畔为期两年的隐居生活,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未所感凝结成被后人不断传阅的经典《瓦尔登湖》。今日,我们在喧嚣的城市里阅读这样的自然文学,往往会感到清新愉悦,心灵像被清澈纯洁的瓦尔登湖水淘洗过一样。但很明显,我们不可能像梭罗一样逃离当下,逃离本来就属于我们的生活,那么试试《与自然相伴的每一天》中的办法吧,培养自己亲近自然的兴趣,培育发现美的眼睛,换一种生活方式,也许会有更多新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