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鏖战48小时恢复供气

    期次:第991期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传富)7月27日至29日,重庆气矿永川作业区耗时48小时,完成丹7井中心站工艺区第一阶段停气碰口任务,恢复向重庆璧山天然气公司日供气15万方。

在这三天抢修时间里用汗斑、热浪、骄阳来描述丹7井中心站工艺区施工现场,一点不为过。

7月27日6时30分,天已大亮,该作业区副经理张成耀召集施工人员部署相关工作,施工帷幕有序拉开。

8时,刚担任该作业区生产技术室负责人的任旭东已在施工场地来回走了近两个小时,工衣被汗水渗湿,仍然不停对每个碰口点反复进行检查,向施工人员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6台电焊机组、近20名作业人员正在不同的地点,做着同样的工作:焊接管线。

骄阳炙烤着大地,对施工现场的每个人都是“烤验”。

“作业区来给我们送清凉了!”9时30分,挂满汗珠的作业人员跑到车前,搬下矿泉水、西瓜等防暑降温饮品,又马不停蹄回到现场干起手中的活。

“天气非常热,安全措施不能松,疫情防控要跟上,在确保人员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推进施工速度。”该作业区党委书记邓异敏一边送饮品一边交待道。

气温逼近40℃,热浪加剧。

14时,承担作业任务的四川油建川西分公司现场负责人,跑上跑下,忙个不停,成为施工现场流动的一道景色。分配任务、解决难题、调整人员、与甲方对接事宜,一个不落。夜幕降临,为赶工期,作业人员用面包、矿泉水先填填肚子,继续工作。

“大家辛苦了,晚上好好休息。今天进度很快,已完成超半数的工作量,明早接着开工。”22时30分,张成耀向施工人员说道。

7月28日6时30分,伴随发电机的轰鸣声,丹7井中心站的清晨又热闹起来。甲乙双方人员继续与高温赛跑,攻克一道道焊口。

19时30分,近50道焊口通过检测。20时,整个场站开始氮气置换。

7月29日凌晨1时30分,连续4个多小时的奋战,氮气置换、管线升压、阀门漏点整改被作业人员全部“拿下”,大家迎着皎洁的月光,缓步向休息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