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油报社  
上一期    下一期

快给餐桌添双 “公筷”

   期次:第8104期   




  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教训,我们除了要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机制、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医疗资源基础保障机制、公民健康情况识别体系外,还需要持续革新社会风尚、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民以食为天。饮食安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既需要社会的关注,也需要公民的自觉行动。笔者倡议,聚餐时别忘了给餐桌添双公筷。
  给餐桌添双公筷,让健康为友情加码。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止在于菜品颜色、味道、形状的独具匠心,更在于中国人一惯的“朋友来了有好酒”“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好客之风。为了表达热情和情谊,大家时常会用筷子相互夹菜,如此带来的健康隐患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在家庭用餐时,许多家庭也没有准备公筷的意识,家长经常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对人对己,在餐桌上添双公筷,既能保证待客不失礼数、亲情不打折扣,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饮
食风险。
  给餐桌添双公筷,小行为折射大文明。一双看似不起眼的公筷,却能给我们的聚餐提供安全距离。给餐桌添双公筷虽是小事、小节,却是饮食健康进步的标志之一,并由此表现出我们对社交与健康两不误、两促进的新期盼。
  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当前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拉近距离不是友好的唯一表达方式。即便是亲朋好友,也要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即使没有硬性要求,当我们进入人员密集场合时,也要尽量佩戴口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无接触办公,尽量开窗通风以及乘车隔位就坐。
  虽说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也因此在国际公共卫生防疫领域创造了“中国经验”,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风险和压力仍然不小。大家切莫有“松口气”的懈怠和“应该没事儿”的侥幸心理,而要改变我们不健康、不安全的日常行为,让健康之弦为家庭、为社会演奏更加和谐动听的乐章。
华北石油报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