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觉得上网费这么高。这网换得值,好用还方便。”2月16日,刚用上新网络的录井二公司冀中项目部员工高兴地说。新网络的更换使年费降低了81.8%,成本的下降不仅带来了通信的快捷,还使“过紧日子”理念更深入人心。
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这个公司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高成本消耗与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为此,他们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细化措施落实,明确节支增效发力点;盘活内部库存、应用技术成果、优化人力资源,刀刃向内,去年在非生产性支出上同比减少了35%。
大题小做,深挖成本潜力增效
这个公司实施“大库存”制度,优化库存结构,加大物资直达配送,实现公司、基层单位间物资共享。2020年项目间调剂闲置物资66项,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物资利用率,同比节约资金30.6万元。坚持“先共享、后租购”原则,让生产资源互联互通,在长庆、冀中、煤层气项目部深化“淘金行动”,节支创收同比增加7%。与此同时,先后调拨67台次
综合录井仪、气测仪、钻时仪等闲置设备,大幅提高公司设备利用率,保证了整体利益最大化。
“能修的不换,能自己干的不外包,‘小细节、小技改’ 已成为我们节支增效的利器……”公司物资装备管理中心主任钟志华介绍说。这个公司将“修旧利废”“以修代购”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在现场加大设备技术支撑和自修力度,自主维修121次,快速保障生产运行、节约外修费用;督导基层查找管理漏洞,分析异常消耗数量,堵塞材料消耗的“出血点”。
大刀阔斧,推进成果转化创效
去年,这个公司“淘金行动”火热开展,年初优选推广8项实用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有了政策的激励机制和部门的支持,基层创客们脑洞大开,通用型电导率传感器变送单元、光伏无线传输接口、营房电源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等成果先后走下生产线,投用的“立管压力传感器安防装置”因结构简单、设计科学、防护力强,受到一线人员广泛好评,全年“淘金行动”创收同比增加7%。
创新永远在路上。近年来,这个公司瞄准行业前沿技术,鼓励创新创效,加大自主产品研发力度,获得5项国家授权实用型专利,“营房电源在线监控系统”等5项研发成果获公司“淘金行动”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深耕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产品。这个公司坚持差异化市场营销,“对症下药”见真金。技术专家内引外联疏通产品外销渠道,搭建长期合作关系,成功外销钻井三参数仪6台,创效52.8万元;加速成果推陈出新,设立专项成果奖,激发全员创造力,累计完成强磁传感器快装架等产品规模投产398套,录井现场信号传输无线化、传感器集成化、安全监测自动化初具规模,实现创效300余万元。
大展拳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020年我在冀中干过,支援过巴彦,到过四川,感觉一年很充实,哪里需要,我就去哪儿……”一线员工杨洋的乐观情绪感染了不少人。
针对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经营压力,这个公司积极推进优化用工模式、
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层层递进打出创效组合拳;密切跟踪各区域生产动态和人员分布情况,打破“人机绑定”固化模式,让人员动起来、活力“散”出来;持续推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跨区域调配225人次10137天,实现人力效应在不同市场间充分涌动和共享。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机关人员的身影。二线支援一线活动常态化竞相开展,160人次先后奔赴页岩气、煤层气项目关键岗位,缓解人员短缺压力,有力保障了重点井、水平井导向顺利运转;用活渤海钻探公司“内部人力资源调剂”激励政策,打通人力资源互通“联姻”通道,接收调剂人员149人,既盘活了内部资源又满足了市场需求。
紧跟生产形势需要,这个公司持续推行项目“1+N”人员流动管理作业模式,生产骨干人员身兼“教练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在提高单井服务质量的同时,一线劳务用工控减169人,外包用工成本下降8%。同时,全面推行远程培训、取验证,减少人员食宿、交通等成本,累计远程培训人员333人次,费用同比下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