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油报社  
上一期    下一期

可爱的沧州

   期次:第8229期   

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路面上,光与影交错成斑驳的形状。眼前是小区的大门,一个司机把一张卡放在感应器上停顿了一瞬,便驾驶汽车驶进小区。大门外是熙熙攘攘的街道,路边摊旁坐满了吃早餐的人。

跟随我的脚步,这些画面依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喧嚣与宁静交织重叠,宛若串联着沧州的一张无形的网。

我走到一家卖煎饼的摊位前坐下,等着吃早餐。

胖胖的老板娘在灶台前忙碌着,行云流水般做着早已重复过成百上千遍的动作。听到我点餐的声音,她微笑着回应:“好嘞,您稍等。”

匆匆的脚步声是密而急的低音,汽车的鸣笛声是响亮的高音,清洁工挥动扫帚扫地面的声音是与之唱和的伴奏——这就是每日清晨唤醒沧州的动人乐曲。

我的姥姥、姥爷都是沧州人,但由于我长期跟着爸爸妈妈生活在外地,所以并不经常来沧州。印象中比较深的是,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来沧州看望姥姥姥爷。当时,我无意间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讲历史的节目,讲述人面无表情地讲到:

“沧州是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虽然当时我昏昏欲睡,听得一知半解,但电视中的这句话让我对沧州留下坏印象,总觉得这里“充满坏人”。

然而,当爸爸妈妈再一次带着我来到沧州,望着车如流水人如潮的繁华街道,我不禁为沧州的繁荣惊叹。当爸爸驾驶汽车驶入姥姥姥爷居住的小区,亲眼看见邻居们和善的笑容,亲耳听到大家亲切的话语,我彻底改变先前对沧州的偏见。

餐碟与桌子碰撞的声音拉回了我的思绪。沧州,我不知道这座城市已经存在了多久,也不知道古往今来在这座城市中有过多少个这样的清晨。但是,我见到的才是最真实、最可爱的沧州。

付完账,我再次沿街走回家。这时,熙熙攘攘的街道已经安静了许多。路旁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生在写生,我好奇地看了看,她的笔下正是可爱的沧州。

(十五处学校六年级指导教师 王苗苗)

华北石油报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