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河间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飘着石油芬芳的石油城。在这座城市里,采油人日夜守候着一座座井站、一口口油井,以奉献青春和热血的豪情为一座油田的开采默默付出……
在这一群人中,有我的父兄长辈,也有我的晚辈后生。他们见证了一座油田从简陋艰苦到精美完备,见证了石油人从风餐露宿到温馨聚餐。我所值守的八里庄油田就是这样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
1978年,我所在的里一联合站投运,这是一座集采油、原油处理、储存、外输、污水回注、天然气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性大站。随着时间推移、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站内出现了员工老龄化、工艺设备腐蚀等诸多问题和困难,抢险、抢修任务不断加重。怎样才能使老站走出困境、焕发活力?2015年底,随着提质增效号角的吹响,里一联合站“八里庄智慧油田建设”被油田公司列为节能降耗重点项目。这次改造共包括站外管线敷设和站内流程改造两部分工程,改造范围涉及1座联合站、1座接转站、4座计量站和104口油井。在改造施工那些日夜里,参战人员齐聚八里庄,为一座油田的新生不知疲倦地忙碌着。负责施工的是天成公司第三项目部一队和二队,施工人员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施工作业。每一次管线割开后,施工人员都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待油气全部放空并仔细检查、确定处于安全状态后才开始焊接。两支队伍的8名焊工争分夺秒挥汗大干,他们中有人跪在管线旁焊接,有人跳下坑焊,蜷曲着身体一丝不苟地作业。有时,一处管线就有20多道焊口需要焊接,一口气焊下来,焊工的腿跪酸了、手焊麻了,但他们焊接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坚持和恪守从未改变。每天连续施工10小时的苦干实干有力推进了改造施工的进度。目前,已完成里四计量站20余口井的焊接施工。
作为甲方,采油三厂的员工队伍积极跟进。他们克服人员紧张、工作量大等困难,先后对50口井进行单管输送试验。技术人员精细分析每口油井的生产参数、科学制订方案,采用井口加药、井口电加热等方式逐口井解决问题,为实现单管输送创造条件。在进行里107-6井冷输试验时,作业区员工冒着零下13摄氏度的低温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手冻僵了、脚冻麻木了,他们依然坚守在生产现场停伴热、倒流程,仔细观察井口压力变化。观察到井口回压上升至3.2兆帕后,他们立即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在井口加药成功将回压降至0.45兆帕。经过不断摸索加药周期,作业区员工精准掌握了这口井单管的生产“习性”。为确保里四计量站管线连头施工质量,作业区技术组长马红卫放弃休息时间,一直盯在现场。经过10多天的紧张施工,里四计量站的8条管线、38口井顺利进入系统。单管冷输运行过程中,里107-25井、里107-10井出现油温下降、管线回压上升等问题。大班员工杜江接到通知后连夜从家中赶回井上,对油井参数进行分析,调整井口加药用量,及时解决了问题,保证了油井冷输的正常生产。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里一联合站完成了里一站、里四计量站、间12-1计量站、间12-2计量站共4座计量站的集输工艺改造和14条单井管线敷设、71口单井安装RTU数据自动采集箱等施工,实现油田远程自动化、可视化管理。里一站、里四计量站加热炉、热水泵及燃油泵停用,降低燃料油消耗800多吨。改造完成后,4座计量站采用无人值守夜巡管理模式,减少夜班员工9人。智慧油田建设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用工人数,更刷新了员工对采油工作的认识。
如今,八里庄智慧油田依然在安全平稳运行。每当我走进里大转油站中控室,看到自动化的监控设备和仪器,总能真切地感受到时代赋予一座油田的惠利,是科技的力量让油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新时代石油人,我们同样在科技进步的春风吹拂下昂首阔步、砥砺前行!一座油田的美,美在不断创新,美在不断改变,美在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