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尔勒,维语意为眺望,这座西北小城,因盛产驰名中外的“香梨”而称“梨城”。对于这群人而言,他们更愿意称这里为自己的第二个故乡。
伴随着琴声悠扬的冬不拉和让人心醉神迷的麦西来甫,西南物探研究院西北研究室,用二十余载的辛勤耕耘,在这片荒凉广袤的土地上,结出了一颗颗硕果:中秋、高探、轮探等探井相继获得重大勘探突破,支撑西南物探分公司西北市场年度采集任务从4-5亿提高到5-7亿。
瓜果飘香的七月,新冠肺炎再次绷紧了生活在这里的西北室员工的神经,库尔勒的小区封闭管理将基地变成了一座“孤岛”,但这一个个坚守岗位的战士,他们坚守脚下的位置,相互加油鼓劲,眺望胜利的曙光。
“守护,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正坤为西北同事测量体温
“老李,赶紧把你的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给我一个!”7月30日晚上12点过,接到社区临时通知,急需全民核酸检测人员信息统计表,老员工王正坤一得到消息,就主动充当起防疫志愿者。由于已是深夜,王正坤便一层楼一层楼地挨个房间敲门收集数据,额头的汗珠流了一道又一道……
“疫情又开始蔓延,我每天心里都是悬吊吊的,我不希望我们一直是一座孤岛。”这些天,王正坤一大早就开始为整个办公区消毒、开窗通风,并带领几个年轻的小伙组建了基地防疫宣传服务队,不仅自制了宣传张贴栏,还为西北室的所有同事制定了“一二三”计划:每天要进行1次全员排查、2次场所消毒和3次体温检测,确保每个员工身体状况正常。
他们忙碌身影的背后是社区的安稳和有序,“抗击新冠疫情啊,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城市乃至全国的共同战役,谢谢大家的配合。”当社区的工作人员发出感叹时,王正坤语气坚定地说:“守护基地安全,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担当,是我义无反顾的使命”
“项目进展挺快,都已经做到前面去了!”“这个思路不错,我们得好好借鉴借鉴,学习学习!”7月28日,在塔里木项目视频进展汇报会上,油田研究院一级工程师陈永权对西北研究室的工作成果赞不绝口。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地层由于埋深大,基础研究少,区域地质认识和图件缺乏,给勘探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西北研究室主任陈胜创新性的将层序地层学原理运用到地震层位解释,首次落实了塔中-塔北地区盐下地层展布特征,提出了新的沉积模式,很好地解释了区域地层岩性变化快、厚度差异大的地质现象。同时,在塔西南高陡构造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中,将地质信息导入解释系统,实现了地震资料与地质资料的即时互动,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极大的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人为误差。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团队
“战胜疫情,是白衣天使们的天职,而找油找气,就是我们物探人的担当,是我们义无反顾的使命。”陈胜说,“小区虽然封闭,但工作不能停滞、项目交流不能中断,只要我们在这里,所有的工作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
“眺望,是我迎接胜利的姿态”
“同志们,我们晚上继续哈,今天再把基本功练一哈!”吃过晚饭,陈胜就在楼道吆喝开来。为了丰富业余生活,缓解疫情压力,主任陈胜亲自担任教练带领大家开展乒乓球锻炼,并发动大家在封闭的小区自力更生,将原来的杂物间整理成乒乓球活动室。此外,西北室还进行工间操、室内健身、排球等各项体育活动。

封闭管理下的体育运动
热热闹闹的体育活动让一向不喜欢运动的刘慧芬等“老大姐”也都积极的加入到了运动的队伍中来,“锻炼的不仅是身体,还释放了我们的压力,跟大家在一起多做体育活动,感觉自己更快乐、更年轻、更有活力,也更有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西北室员工说道。
在库尔勒基地办公室,“扎根西部,建功山地”的口号格外醒目,西北研究室已经凝聚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筑成了基地的铜墙铁壁,每一颗坚定的心都在极目远眺,眺望库尔勒清朗的明天。(邓瑛 正坤 晋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