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疫情快步退散,我写的新闻稿下期也要发表了,心里很安慰。这回可以好好养病了。”3月29日,是个普通的星期日,但对于李明君来说,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正式退休了。“情至深处无悔惧,一生最爱是新闻。”疫情发生以来,李明君一直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早出晚归,带病坚持直至退休,为自己三十余载的新闻事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李明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瘦小,一身笔挺的西装,暗藏银丝的黑发下永远是一副真诚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可是接触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他那瘦弱的身躯潜藏着怎样火热的心、蕴涵着多大的正能量。
“全员抗‘疫’不能没有我”
2020年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正当举国欢庆春节之际,李明君已经被颈肩综合征折磨得,好几天晚上疼得睡不着觉、翻不了身。可是在电视里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后,他硬是从床上爬了起来,采写并发表了《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稿件。
正月初四,李明君接到松原吉林油田医院的电话,请他宣传下医院确诊患者救治工作。
“好,好!”李明君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了下来。“大过年的,你身体还没好,都快退休了,瞎折腾啥?”老伴听说他要采访再次劝阻。“不行啊,我必须得采访。等疫情退了,我再治病。”李明君边说边操起电话进行采访。第二篇稿件《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勇于肩负社会责任,全力防控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问世。公众号平台点击率达到3万多人次。
“轻伤不下火线,否则一辈子遗憾。”李明君说。自从采访松原吉林油田医院那一刻开始,他就开启了战“疫”模式。
2月7日,他的病雪上加霜,颈背疼得很厉害。但他仍然坚持跟着吉林油田宝石花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为住户发放出入卡件,又是拍照,又是采访。
“爬到三楼,我就累得喘不上气,疼得走不动道了。还好坚持了下来。”李明君回忆道。他多次进社区采访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到消防支队采写他们坚守一线岗位的故事,到吉林油田最边远的英台采油厂采访了三天两夜,报道该厂疫情防控与生产工作。
自腊月二十九以来,他先后刊登疫情防控新闻稿件20余篇。每一篇新闻稿件都是咬着牙、听着手机录音整理而成的。
“三哥,你快去医院好好治病吧。”同事得知李明君带病坚守岗位纷纷心疼地劝说。
“没事,没事,都是小病。”李明君笑着回答道,又匆匆地踏上了采访新征程。
一辈子一生情热爱新闻与日增
“三哥,来得真早啊!”同事们上班时,经常发现李明君比他们来得还早,不是写稿排版,就是采访。有同事称赞他为行走的“采编一体化”。
一天敬业容易,天天都这么敬业就很不易。李明君做到了。为什么呢?
“能够从事新闻事业,是我的梦想,付出再多也值得。”李明君说,他为当初能够走上新闻之路感到非常庆幸。
说起李明君和新闻事业的缘分,不得不提一份报纸——《吉林石油报》。
1981年12月,从吉林石油技校毕业后,李明君被分配到测井公司。在验收组上班的头一天,他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吉林石油报》。他被报纸上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能不能尝试着也写写呢?
可是当时生产任务重,他经常在野外干活,整天整夜连轴转。
然而这些并没有难住李明君。为了圆上心中那个梦,他纸笔不离身,一发现什么亮点马上记录下来。等晚上收工同事们都休息了,他就在床上专心创作他的“被窝新闻”。
同事们发现后,很不解地问:“写这东西能发财?有瘾哪?”对此,李明君只是一笑了之,坚持向《吉林石油报》投稿。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发表处女作《转变》后,他的新闻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科技日报》《吉林日报》
《中国石油报》等30余家媒体发表过文章。
看着李明君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同事连连称赞:“明君这小伙子真有骨气,到底鼓捣出点名堂。”
1996年,吉林石油报社公开招聘采编人员。经过笔试、面试,李明君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由一名业余报道员,成功应聘为报纸编辑。
一张报,一生情。从此李明君和《吉林石油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不仅采访、编辑,还从事新闻理论研究,先后发表的各类作品和论文近2000多篇,还成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
在2017年记者节上,他获得了先进记者称号。主持人问他:“这么大岁数了,身体还不好,为啥还这么拼命?”
李明君说:“在岗一分钟,奉献60秒。”
心墨身笔修大道铁肩柔情爱流芳
愿为好人唱赞歌,不忘为民发心声。李明君始终不忘新闻人的初心使命。
1992年7月,乾安县一对贫困的父母花50元雇毛驴车给孩子送葬。可到了火葬场后,车主翻脸不认账,以死尸污染车为借口进行勒索。在场的建设公司职工纷纷伸出援手,黑心老板才扬鞭而去。李明君义愤填胸,写出了《寡廉少耻,拉尸车勒索活人钱;素不相识,慷慨解囊情意深》一稿,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类似的稿件,在他的新闻作品里不胜枚举。鞭恶扬善,不仅体现在他的新闻作品里。李明君更是以心为墨,以身为笔,以路为纸,把自己的人生也写成了一篇让人充满敬意的“稿件”。
2004年夏天,试采公司一位职工骑摩托回家,不慎撞到围墙上,连人带车栽倒,李明君恰好路过,马上前去救助。
2004年,同楼一位小伙子突发心脏病,家人不知所措,李明君赶来拨打120叫救护车,将小伙子送到了江北医院。当患者抢救无效去世时,李明君主动上前帮助装殓。在场医护人员感动地说:“这样的邻居真是难得。”
与李明君的义举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的家境并不宽裕,饱受病痛的煎熬,还要照顾下岗妻子,抚养儿子、照顾孙女……他一个人撑起一个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明君常说,身体可以凉下去,但心必须一直热是的。
李明君指导、推荐、培养的新闻后辈数不胜数。无论谁来求教,他都非常热情、倾囊相授。许多人因他的指导和鼓励,走上了新闻道路,并且走得很远很远。
中国石油报记者李延平说:“我刚参加工作时,经常带着稿件去报社,是李明君老师最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勤勉务实的作风、乐观开朗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并激励着我成长。”
中国海洋石油报记者郝艳军说:“三哥在大是大非面前,像包公一样严肃;日常生活中,则像炉火炭一样热情。”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退休后的李明君依然“在线”,在新媒体继续着“新闻战斗”。